「這套衣服完全不透氣不透水,所以在西非救援時,醫生每30分鐘就要輪班一次,不然會太熱而中暑!」導覽員指著全套防護衣,那是2018年伊波拉病毒爆發時,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的必備裝束。
每當天災、戰爭、疫病爆發時,國際人道組織「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MSF)就會奔向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傷病前線」,志願者歷經的身心震撼雖不會出現在新聞頭條,卻默默肩負起無數受助者的基本醫療需求。
照片、紀錄片與VR,親身感受四種危機現場
2015年MSF來台設立辦公室,今年終於成立基金會,正式展開招募與募款。今年也二度舉辦「救援視角──無國界醫生照片展」,MSF從「天災」、「武裝衝突」、「流行病與傳染病」以及「難民」四種危機型態中,以動人的照片、VR影片及前線裝備等導覽,展示第一線人道救援細節,讓台灣民眾了解更多「被世界忽略的人道危機」。
無國界醫生香港總幹事戴義禮(Sam Taylor)表示,4年來很感謝台灣民眾的關注和支持,但也了解MSF的能見度還有很多拓展空間。戴義禮認為,台灣擁有活躍的公民社會,對MSF在台工作相當樂觀,2020年計劃將台北辦公室正職員工拓展至20人。
過去曾是記者的戴義禮強調,希望更多台灣民眾知道,不是只有醫護人士才能加入MSF,前線工作需要的職務相當多元,包含行政、財務管理、記者、水電工程等,各種專業都能發揮長處。他也不諱言,人道救援並非高薪工作,但他知道台灣有很多優秀人才,都渴望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戴義禮打趣說:「薪水不好,但工作很好!」(The pay is bad, the work is good!)
「醫生不能阻止種族屠殺」
除了人道危機,MSF也帶領大眾回顧組織歷史,了解他們如何應對千變萬化的現場情勢。1971年成立後,一向秉持政治中立的無國界醫生不只提供服務,也曾站出來向世界發聲。例如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時,MSF第一次公開呼籲軍事介入,因為「醫生不能阻止種族屠殺」;2015年MSF在阿富汗戰場遭受美軍轟炸,也發起「醫院不是攻擊目標」(#NotATarget)抗議,呼籲交戰雙方停止攻擊醫療單位。
龐大的跨國行動中,熱心的台灣人也不落人後,10多位曾到過前線救援的台灣救援人員,也將心聲呈現在展覽之中。來自台灣、香港的救援人員更將於現場分享在南蘇丹、伊拉克、南非等地的任務經驗。
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董事長劉鎮鯤表示,很高興能正式宣傳與招募人手,將台灣人的善心跟能力直接投注到全球受助者身上。MSF今年也出版工作記事《再寫救援》,劉鎮鯤表示,展覽和書中的人事物都曾真實發生在世界角落。「邀請您靜下心來感受遠方,讓被圍困的人們的聲音,有被聽見的機會。」
無國界醫生台北辦事處經理鄭巧鈺也表示,許多人道危機剛開始爆發時,全世界媒體都給予大量關注,時間久了卻不免遭人遺忘,2017年的羅興亞難民危機就是一例,至今仍有90多萬難民蝸居在孟加拉難民營。MSF除了致力招募人手,也希望提醒大眾這些「被忽略的人道危機」。
「救援視角──無國界醫生照片展」將由11月8日展至17日,地點在台北市誠品信義店六樓展演廳。欲知詳情及放映會、分享會場次等訊息,請上活動官網(https://www.msf.org.tw/exhibition19)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