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廢水回收再利用,因應未來缺水危機

2017-02-14 06:40

? 人氣

廢水回收再利用,是因應氣候變遷下缺水危機的有效手段。

廢水回收再利用,是因應氣候變遷下缺水危機的有效手段。

3月22日是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今年的主題是「廢水」,強調廢水回收再利用,是因應氣候變遷下缺水危機的有效手段。台灣已經不是年年多雨的國家,不時出現枯旱,春雨更是年年告急,應更積極看見廢水回收再利用的優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依聯合國提出的報告說明,目前世界人口72億,預估2030年成長到85億,七成人口將居住在都市,用水也將成長五成,然而可供應的水源卻遠遠不足。倚靠老天爺賞水,把水用完就排掉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想的是如何把用過的水回收再利用,隨著廢水處理技術愈來愈好,廢水回收也漸漸受到重視。

水是永續之母,有穩定的水才能維持都市正常運轉,同時提供農業、工業發展、以及綠色就業機會。在這種氛圍下,過去被視為負擔、只想快點處理掉的廢水,從「廢棄物」搖身一變成「資源」,且被視為解決缺水危機的一盞明燈。

工業成長快速,應負起一部分自籌水源責任

然而多數國家並未積極推動廢水回收,依聯合國估計,全球超過80%的廢水未處理再利用即流入大海。我們台灣也是如此,雖然官員還算能掌握氣候變遷趨勢,多年前也已開始談廢水回收(再生水),但說的跟做的差距很大,至今54座都市汙水處理廠每日處理量超過300萬噸,幾乎都沒有回收再利用。

推動再生水牽涉很多部會,直到2013年內政部、經濟部好不容易達成協議,由內政部編列152億推動六座再生水廠。直到去年底高雄鳳山溪再生水廠才動工、2018年才能產製再生水。台中福田污水廠則是2015年3月才簽意向書,2020年才有機會生產。其他四座的其中三座:台南永康、高雄臨海、台中豐原,則連污水廠都還沒有,推動速度之緩慢遠遠追不上氣候的變化。

雖然2015年底通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給了行政機關多個武器推動再生水,新設或擴廠的開發案如位在缺水區,可指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讓企業負起部分自籌水源責任。日前南科擴廠環評時承諾要用一部分永康再生水廠的水,問題是永康再生水廠如果沒蓋起來,再多承諾也是空談。

此外還不時聽到企業反映再生水比自來水貴拒絕使用,還有縣市要求水利署不要把自己轄區納入缺水區,態度上對再生水還是心存抗拒。

工業界常說工業用水量只有一成,該節水的是農業、不是工業。但依聯合國統計,未來工業化國家的工業用水將達到50%。台灣的農業用水多數是川流水,依台灣自來水公司統計的售水量,工業用水平均占26%,工業區較多的縣市都已超過三成。另依水利署預估,未來用水成長最大的來源也是工業用水。

2015年3月台中福田污水廠簽意向書時,經濟部前次長卓士昭說了一段話:「水利署應說服廠商把氣候變遷可能的缺水損失納入經營成本中,就會發現再生水因為穩定性高,在水源不穩定時,使用再生水反而對工業有保障。」台中市長林佳龍當場也說:「福田再生水廠可穩定供水給台中港區,可吸引更多投資。」

鳳山溪再生水廠模擬圖。(楊伯祿翻攝)
鳳山溪再生水廠模擬圖。( 資料照,楊伯祿翻攝)

廢水再利用,可因應未來的缺水危機

台灣水價便宜,工業用於水資源的支出相當少,企業界支持再生水等於是為自己買保險。台積電是少數積極推動再生水的廠商,本身的廢水回收率很高,而且自設再生水模廠,將南科園區的廢水拿回來處理自用,減少自來水用量。

不過台積電處長許芳銘強調,產業界支持政府的再生水政策,但也希望政府能有更好的配套措施,例如城市汙水管線集中處理要有長遠規劃。而目前的政策是新開發案才要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他認為新舊工廠應一體適用。此外政府在鼓勵企業之餘,供水穩定性、水質都要讓業者有信心才能擴大支持度。

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台灣再生水發展的目標已經很明確,重點是提高執行率,下水道接管率要提高,汙水廠的設計觀念也要改變,從集中式改為分散式,便於鄰近工業區使用。未來也會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工業使用再生水。

這十年來台灣的下雨型態已有改變,年雨量差異很大,2012年3100毫米,2014年只有1642毫米,就發生大旱。去年雨量高達3100毫米,但最近又開始告急。不希望不缺水的好日子總是只有二、三個月,不如多想想廢水再利用的好處。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