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要到中國去了,這可是台海的大事。不只是議題協商得以進展,不只是兩岸關係大躍進,台灣人每天掛在嘴邊的民主、人權,都可以藉著王郁琦的一言一行讓中國看見;而陸委會這幾年來發出「呼籲中國大陸關注人權」新聞稿,也終於能向對岸大聲說出口了。
當我們提起中國人權,我們會想到什麼?想到還沒有平反的六四,想到西藏許多自焚而死的僧侶,想到莫名染病又莫名死去的愛滋病患,想到「被自殺」的李旺陽,想到許志永、艾未未、胡佳,想到有家歸不得的陳光誠和他活在壓力下的家人,想到億萬不知權利為何物的農民工……。於是媒體關心這些事情─不用全部,只要其中一兩件也好─當王郁琦踏上南京土地,會不會為台灣、為國際社會,表達我們的關心?
想太多了,各位。王主委告訴我們,請先刮刮自己的鬍子,想想陸配和陸生權益的法案還卡在立法院裡,「難道這些不是人權問題嗎?」要談中國人權,先想想台灣自己的狀況吧!
沒錯,讓陸配和陸生享有其他外國在台人士一樣的權利,的確是人權問題。做為一個負責任的文明國家,中華民國政府理應該一視同仁地善待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兩岸關係在台灣爭論不休,對立陣營唯一的共識,也正是人權價值應該是兩岸交往的必要條件。
民進黨與台聯一再以阻撓相關法案過關,固然凸顯其只見政黨本位、不見人權價值的狹隘心態。然而主管大陸政策、即將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中方代表會晤的政務官王郁琦,談起此事竟也不脫過去為政黨打口水戰的習氣。人家問的是中國人權困局,你答的是台灣政黨對抗。讓人不禁擔心,外界期待此行談的是兩岸的大是大非大歷史,王郁琦搬上桌的可能只是國共如何合作,對付在台灣國會裡處處掣肘的民進黨?政務官之失格,莫甚於此!
此番王郁琦到中國去,國際社會看的不是王郁琦的個人秀,更不會是馬政府或國民黨完成歷史大業的舖陳,而是台灣能否彰顯屹立台海半個多世紀的民主人權價值。馬英九總統在談及兩岸未來時,曾不只一次聲明,大陸人權情況將是兩岸進一步交往的政治前提。要讓王郁琦歷史性的大陸行有其價值,不讓輿論懷疑此行另有政治目的,王郁琦還是先補一下人權功課,別讓馬總統在人權議題失了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