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馬習會」根本不是APEC重點

2014-09-18 05:37

? 人氣

「馬習會」根本不是APEC重點,應聚焦在亞太經貿整合及全球價值鏈議題。(余志偉攝、中評社/風傳媒影像合成)

「馬習會」根本不是APEC重點,應聚焦在亞太經貿整合及全球價值鏈議題。(余志偉攝、中評社/風傳媒影像合成)

亞太經濟合作APEC會議將在11月初於北京懷柔區舉辦,時間上具有多重政治含意,2014年為茂物目標通過20週年、APEC成立25 週年、中美兩國建交35週年、中共建國65週年,更是鄧小平誕辰110週年。距離2001年APEC上海年會已有13年之久。習李體制必然把握今年APEC的主場優勢,對國內外展現新政的契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既然為今年APEC主辦之經濟體,把握難得主場優勢和縱橫裨益於大國外交,爭取APEC議程設定之安排,於是「推進區域經濟整合」與「全球價值鏈及供應鏈合作」為本年度優先議題,北京自然會設法掌握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主導權。針對此複雜的國際政經背景,國內媒體將APEC焦點放在「馬習會不會」,實在令筆者憂心,馬習會雖是兩岸關係的亮點,但絕非APEC的重點,不將臺灣議題帶入國際場域一向是北京的政治底線。

推進區域經濟整合的APEC藍圖下,中美雙方藉由RECP與TPP而有各自的盤算,放置在APEC場域中便有「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 ,FTAAP)的倡議,雖然APEC宗旨為支持WTO以及多邊區域之貿易暨投資自由化,FTAAP倡議或許可帶來一股強大區域經貿整合的驅動力,若將農業及服務業項目也納入,FTAAP但執行起來困難度很高,因為FTAAP有違APEC持續遵循的開放區域主義。相較FTAAP本身所存在的缺陷,筆者更為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s Chains, GVC)議題在APEC場域中所激起的效應。

全球價值鏈(GVC)為當前國際政經場欲所重視之議題,由於科技進步、運輸及資訊成本降低,以及基於降低原料成本與消費市場取向等考量,使得全球跨境活動的生產、投資與貿易模式更加興盛,複雜度也日益增加。而受到全球暖化效應及極端天氣的影響,自然災害規模不斷擴大,產生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例如日本「311大地震」引發全球電子業的斷鏈,以及泰國水患造成關鍵零組件缺貨,影響電腦硬碟下游產業之出貨供應,因此,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價值鏈與供應鏈的關注。

全球價值鏈的概念,肇始於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後經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計算全球各主要貿易國家在貿易鏈條下,評估各自在境內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全球價值鏈之概念之所以受到矚目,主要有國際貿易與國際政治之因素並存,國際貿易視角下的全球價值鏈,乃克服了傳統跨國分工貿易額重複計算的問題;國際政治下的全球價值鏈,乃成為以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互爭經貿話語權的政策工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