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與美國,這兩個台灣民眾都不陌生的國家,他們的新任總統都在企圖為自己留下正向的紀錄。文在寅上任後,施政目標明確,拉近貧富,提高基本工資;政治上,邀請在野黨會談,共商國是,分享在20國峰會與他國領袖的交流。美國的川普,大辣辣的口不擇言,形象常被嘲弄,但是他的團隊緊抓招商投資,郭台銘的「飛鷹計畫」,給了川普一個大大的擁抱。反觀郭董的母國台灣,竟只能在旁邊說著不痛不癢的場面話,去年風光上任的蔡政府,說好的振興經濟、說好的朝野和解、說好的謙卑溝通,怎麼銳意全消?
過去一年,蔡政府曾經有過很好的時機,全面執政是基本盤,在野黨還在低檔盤整,民氣可用。可是,民眾沒有看到蔡政府利用機會,為台灣累積正向實力,招商投資,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產業動能,是最容易取得支持度的,但是我們卻沒看到政府在這方面做出成績,身邊的大企業,想要在台灣進行大投資的所在多有,政府可曾接觸過?重重疊疊的官僚作業,國內外企業怨聲載道已不是新聞,民進黨曾經執政過,一定知道改革的眉角,一年的時間,足夠提出簡化官僚作業的方案,但是,做了嗎?美國這種量體龐大的國家,百億美元投資4個月就搞定,台灣相較規模小得多,竟一事難成?喧擾近一年的「一例一休」,勞工未見其惠,企業也有異見,卻遲不修法,任憑成為企業縮手投資的藉口,這是負責任的政府該有的態度?
朝野惡鬥,是台灣10幾年來的錐心之痛,更是拖累國家進步的絆腳石。馬總統時代,還曾邀請民進黨主席入府對談,最起碼形式上做到兩黨最高層的溝通,蔡總統號稱要成為最會溝通的政府,但是,遇有爭議政策,卻吝於與不同意見者溝通,任由鷹派立委主導議事,朝野對抗,也就是生活日常了。這種焦土策略,就算按照民進黨的算盤通過,蔡總統也得不到掌聲,殊不見,年改過關,總統聲望還是不見起色,竟還引出辜寬敏等人用民調打臉,另擁賴清德2020取而代之。台灣處在危機之中,產業升級換代步履蹣跚,新經濟與舊官僚思維天天打架,台灣向來驕傲的經濟表現早已褪色;兩岸冷感,雙方還不時在空中海上秀肌肉;外交上過度依賴美日,靠美國穩住邦交國,看不到外交軸線。政治經濟悶、煩、亂,沒有願景,能過一天是一天,下次選舉就看在野黨是否爭氣,運氣好,依然當選。
台灣是教科書第3波民主典範,對中國大陸民眾有過一定的感染力,也曾以睥睨眼光看南韓。現在,我們在哪裡?也許辜寬敏說得沒錯,蔡總統要以只做4年的心情,重拾願景,紮紮實實做幾件改善台灣體質的事。但,有可能嗎?
*作者為開放智庫召集人、政治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