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那座灰磚建造的古老天文台的陰影覆蓋在交通擁堵的環路上。古時候,它曾經是中國帝王觀察天象的平台。在17世紀中葉,一位歐洲人突然來到中國,帶來了比皇室監天師更好的天文器材。這或許就是美國人所說的「史潑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
當然,真正的「史潑尼克時刻」發生在1957年,當時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著實讓美國人大吃一驚。有人說,對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來說,中國的崛起可以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競爭不僅只發生在太空、網絡世界,或南中國海。在今後五年內,中國將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這一挑戰是很多西方人絶沒有想像到的。一些人相信,中國的經濟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某種社會和政治變化,最終將逐漸使一黨集權統治分解。
不過直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跡象。有些政府抱怨中國強力的技術轉讓和扭曲的市場對世界貿易系統是一大威脅。但現在什麼非法,什麼不公平,都說不響了。
這個一黨專政的國家,有人曾預言絶不可能有創造力,現在正決意創新一切:從超速電腦,到無人駕駛汽車,從生物科學,到移動支付。
政治也沒被忽略。中國正在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加強與完善他們的集權統治系統。他們利用最新技術隨時隨地實時觀察監管14億人的動向,不僅監督設施更加先進,同時宣傳也在跟進。
私下裡不少共產黨官員相信,儒家學說、馬克思主義加恐嚇的結合是最好的統治系統。他們對美國和歐洲出現的政治困境大加嘲笑,根本瞧不起印度民主制度在國家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他們眼裡,唯一值得他們仿效的國家管理模式是新加坡模式。
正是這樣的信心支持著習近平在世界舞台上濃墨重彩地大膽作為。 當美國總統川普退回到美國利益第一的小家思維之際,中國卻積極投身到世界機制中,展現出自己是全球化倡導者,並為對付地球氣候變化做出努力。
當然最重要的受眾還是在國內,在習近平作為國家領導人第二屆執政揭開序幕之際,對他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在經濟增長緩慢條件下,他是否能繼續推動艱難的經濟改革。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在危機出現之前解決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但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曾歷經艱險和危機,如果習近平能解決經濟問題,能繼續清掃黨內腐敗和壓制不和諧聲音,那麼自由民主的西方將面臨的可能是比「史潑尼克時刻」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