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大陸為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政府在鋼鐵產量限制上的強硬態度,被廣大投資人視作中國鋼鐵產業第二輪供給側改革,認為在全球基建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大陸地區鋼鐵供應將出現缺口,鋼材報價預期有望再現2016年的上漲趨勢。
據此背景,本文筆者要探究的問題是:對比2016與2020年大陸兩次鋼鐵業整頓,其政策目標和著力點是否存在差異?在今年碳中和政策的推進下,鋼價是否能出現與2016年供給側改革相同的漲勢?(延伸閱讀:為什麼你越存股越賠?從中鋼、中華電、神腦、聯強股價,戳破散戶最大迷思)
政策目標與實施著力點不同
始於2015-2016年的鋼鐵供給側改革,其政策目標是解決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劣質鋼材充斥市場、鋼廠產能利用率低下的問題。其政策實施著力點在於:一面去除過剩產能,提升鋼材質量,保留高產能利用率的鋼廠,而非簡單的限制鋼鐵產量;另一面則透過信貸支持、鼓勵農民進城買房等措施,消化房地產庫存,保證國內有效需求擴大。
該政策是從供需兩端同時施力,藉以提升鋼材報價,提高國內優質鋼廠獲利。表面是人為政策推動,實際卻是讓市場供需機制自行調節鋼鐵產量與價格。(延伸閱讀:中鋼股價見頂訊號?營業員:「好多十幾年沒出現的散戶,這兩天打來賣股票!」)
而今年大力推動的「碳中和」,核心目標是減少碳排放,限制鋼鐵產量只是手段之一而非目標;再者,此次對鋼鐵產量的限制,是運用行政手段,而非利用市場機制調節,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可是在房地產方面,近期正嚴格控制該產業的信貸規模和槓桿率,嚴查違規流入房地產的經營貸款,與2016年政策態度截然不同,市場未來對鋼材的需求,恐將受到壓抑。
針對時下與未來鋼價的研判
釐清二者政策目標和著力點的不同後,我們才能準確理解此次鋼材報價的上漲行情,及其未來走勢。有鑒於鋼鐵供給彈性小的產業特性,使得鋼價的決定性因素在於需求而非供給,2016年那一輪的鋼價上漲,原因並非是鋼材供給產量受到限制。儘管當時劣質鋼材、鋼廠被大量淘汰,但隨著鋼廠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優質鋼材持續輸出,實際產量並未減少。由此可知,鋼價的良性上漲是出於供給質量的提高,以及有效需求(房地產)的共同推動所致。
而在「碳中和」政策下,政府對鋼鐵產量的限制,並不能簡單當作評判鋼價的依據,須避免掉入「限產則價高」的邏輯陷阱;其次,即使供給產量的減少會一定程度地抬升鋼價,由於並非依賴於市場機能調控,一旦限產政策執行不及預期,在需求面沒有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供給庫存調整不及,恐將導致高漲的鋼材報價回落。
結論:對本輪股市鋼鐵大行情之再思考
此次台股鋼鐵上漲行情的經濟邏輯是:全球範圍基建需求擴大,而佔全球鋼鐵出口大宗的中國大陸,在此時拋出限制產量的政策信號,市場預期鋼鐵報價的上漲趨勢有望成型,讓投資人不斷推升鋼鐵股估值。
依託於上述分析與事實,筆者需點出此套經濟邏輯,背後隱含的3點投資風險:一,全球基建需求不會持續推高,疫情的反復亦可能影響原初的基建計劃,而大陸央行近期的貨幣政策,也在壓抑國內房地產的資金熱度,因此需求面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二,碳中和屬於長期目標,其對於鋼鐵產量的限制,未必會在短期造成鋼鐵的供給缺口,不宜期待在1年內看見政策效果。
三,鋼鐵產業具供給彈性小的特點,即便出現供給缺口,也不可盲目運用供需理論,斷言鋼價上漲趨勢,投資人務必了解特定產業的特性,否則將暴露在資訊不對稱的投資風險之下。
作者為財經智庫總體經濟研究員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