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氣候變遷承諾行動與企業衝擊

2022-05-04 05:30

? 人氣

極端氣候迫使全球面對減碳議題,卻也因各種因素導致氣候行動窒礙難行、影響企業發展。示意圖。(資料照,取自NOAA)

極端氣候迫使全球面對減碳議題,卻也因各種因素導致氣候行動窒礙難行、影響企業發展。示意圖。(資料照,取自NOAA)

依據2021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指出, 7大風險, 過半為氣候與環境危機,其中「氣候行動失敗」從2018年的第5名於2022年將會躍升為第1名,超越了極端氣候, 原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導致氣候行動複雜化,像是氣候變遷表現指標第62名,被列為非常差的伊朗,出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宣稱,只有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伊朗才批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以及近幾個月烏俄戰爭因素影響了國際投資者對產業碳配額需求預測,進而導致碳權交易的流動限制,限制強化氣候行動的財政和政治資本。然氣候變遷是21世紀重大風險,近期因應烏俄戰爭,炮火攻擊,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無疑是離淨零排碳又遠了一步。世界各國應更加緊腳步實現氣候中和。企業更應該化被動主動,把危機變轉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小企業的ESG

歐盟將於2026年針對高碳排產業開徵碳關稅,而行政院會4月21日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說明最快2024年起實施分階段收碳費。依財政部出口統計,2021年對歐洲市場出口值約384億9000萬美元,更創下35年最強勁增幅,可謂佔出口市場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因此企業必須力求轉型,特別是行銷歐洲市場之企業,可說是勢在行。

然而,2021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54萬8835家,占全體企業98.93%,這些中小企業是支持經濟與就業的重要支柱,為數不少之中小企業,沒算過碳排有多少,也不了解要交多少碳費,從政策發佈後,這些中小企業茫與盲,不但要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繁瑣的準則,金錢與人才培育都是急迫需求,投資的門檻相對於大企業是高的。麥肯錫亦估計,終止氣候危機,每年需投資9兆2000億美元,亦即全球企業利潤之一半,無疑是減少現有之利潤,在這通膨爆炸時代,對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但越晚實行,付出之代價越高。所以,企業必須犧牲一些報酬換取企業重視ESG的議題,這將是個長期的趨勢型態,否則台灣社會及企業會漸漸喪失全球投資人的關注而被邊緣化。

新北勞工局109年起主動出擊輔導中小企業法遵,總計已辦理逾5000場法令輔導。(圖/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中小企業對未來將實行的碳排放與相關收費法規尚不熟悉,有待輔導。(資料照,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金融業扮演友善ESG重要角色

企業因應氣候變遷配合國際規範及政府法令之要求,必須進行轉型,轉型除人員需求外,亦需要資金,而金融業即是企業的金主,金融業自身之碳排非常低,但因應國際社會積極提倡的綠色金融制度,藉由領頭羊的角色,將金融機構投資與融資企業綁定,要求金融機構必須納入企業貸款評估考量,引導資金支援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藉此透過金融機構引導企業及投資人來深化ESG的角色並因應氣候變遷之風險來掌握商機。所以,永續不單單是企業之責任,更需要透過政府的力量大力地支持,進行資源整合及專家輔導。來協助廣大的中小企業參與ESG行動促進綠色經濟發展,以提昇競爭力而不被國際市場陶汰。

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

淨零轉型是跨世代、跨領域不分國籍的艱難任務,「Google Cloud 永續調查報告」,發現台灣企業相較他國更重視永續發展,在響應永續行動上的表現也高於全球平均的40%以上。因此,也願意協助台灣企業,提供乾淨的雲端作業環境、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包括可跨區、跨時段運算的「碳智慧運算平台」,協助企業處理長期性的資料整合,善用科技解決挑戰。這是身為台灣企業的驕傲,也證明台灣企業用愛地球的心深耕ESG。

世界正快速地改變中,有國際觀及宏觀的視野及理念,才能一步步達成目標。期盼政府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一同在氣候變遷中,洞察商機,以大帶小的方式,幫助中小企業儘早達成目標,賦予產業新面貌、永續共生的未來。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佐登妮絲研發中心所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