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半島南北關係向緩和驟變的形勢下,印度20年來首次派出一名部長級官員訪問北韓,顯示出印度對北韓外交的新思路。印度外交國務部長辛格(Vijay Kumar Singh)率領的印度外交部代表團5月中旬訪問北韓2天,會晤北韓外相李勇浩。
辛格曾任印度陸軍總司令,長期活躍於印度軍事和外交界,曾訪問過中國,親自參與調解中印洞朗邊境摩擦,出席東協會議,主持印度對尼泊爾、越南等國的重大外交活動。是印度莫迪政府的重要外交政策人物。
這次訪問雖然時間不長,但朝印雙方的會談包含「兩國政治、地區、經濟、教育和文化合作」等廣泛內容,凸顯印度在半島形勢急劇變化下,加強和北韓聯繫,參與半島地區和東北亞事務,拓展印度對朝經濟關係的思路。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對朝提升外交關係也考慮到與印度長期的宿敵巴基斯坦的因素。過去美國官員就曾指責,北韓和巴基斯坦在核武和飛彈技術開發上有深度合作。
印度早已與日本、南韓有各領域的關係,加強與北韓的外交來往,也有助於加強印度「印太地區大國」的形像和對東北亞事務的參與。雖然印度和北韓1973年才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同年印度南韓建立外交關係),但印度對朝鮮半島事務的參與可以追溯到北韓戰爭時期。
印度和南北韓
過去45年以來,印度一直和北韓保持著不溫不火的外交關係。上世紀50年代初,美蘇為首的兩大冷戰陣營分別支持南北一方在北韓開戰,北韓戰爭爆發。印度當時作為聯合國成員國,同時是不結盟國家,左右逢源。中國領導人還曾通過印度外交官向當時沒有外交關係的美國傳遞出「美軍如果越過38線中國就不能不管」的警告,但沒能防止後來美軍挺進鴨綠江、中國出兵北韓、中美兩軍迎頭相撞。
北韓戰爭爆發後,印度支持當時指責北韓軍隊挑起戰爭、入侵南韓、要求北韓軍隊退回38線北側的聯合國82號和83號決議案,但沒有支持聯合國出兵北韓的84號決議案。
印度對聯合國參戰的行動予以道義上的支持,並派遣印度陸軍傘兵部隊一支有346人的醫療救護隊赴半島,其中包括14名醫生。總體上印度保持中立,為限制戰爭擴大、盡快實現停火、促成半島停戰實現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比如在停戰實現的當年,數千名中國志願軍與北韓人民軍戰俘就是通過包括印度在內的中立國的戰俘營返鄉。
在北韓印度建交後,印度一直以來是北韓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在中國之後),向北韓銷售石油、機械、鋼鐵和農產品等。新德里和平壤一直都有對方的大使館。但印朝關係過去長期受制於北韓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以及印度和南韓密切的貿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