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兒子的疑惑

2022-12-21 06:10

? 人氣

國防部研擬將兵役由4個月延長至1年。(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國防部研擬將兵役由4個月延長至1年。(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年齡的代溝

兒子和自己差30歲,中年的我和年輕的他常沒有交集,我不能理解BTS防彈少年為甚麼紅,就如同他想不透老爸為什麼會喜歡李宗盛歌曲的原因?會有這樣的代溝很正常因為年紀的差距造成我們的代溝,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是,孩子有自己想法而我也不再年輕力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維特的煩惱

最近傳出要延長役期的傳聞,使當事人的他問我為什麼要從四個月延長為更久?以前老爸當兵的年代不是因為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不斷爭取而總算能朝野合作,不斷縮短役期嗎?他可以理解「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和「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大道理,畢竟年輕人的他都不願意為保衛家園而戰的話,要美國大兵為台灣犧牲不合邏輯,因為他們也同樣沒理由為美國喪命! 但他想不透的是老爸服役的1996年,有中共試射導彈的中共實際威脅下,在野黨都還要縮短服役時間至今還有許多人服替代役,當前面臨的危機真的比父親當年更嚴重嗎?

自己的不解

年長老30歲的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孩子問題?俄烏戰爭的發生讓人想到中共對台始終狼子野心不死,甚至美國人對於台灣的服役時間都比我們熱心!甚至來台宣揚不分男女全民國防! 會如此好心的原因也很簡單,如果台灣作為反共第一線,中共犯台美國也可能不得不捲入戰爭。但是國家戰略要有長期規劃而且根據國防需要,不是兩黨為勝選而操作的短線政見或回應美方的「抗中期待」。以前我們的義役期本就是二年!會縮短到這些年的4個月還出現與捍衛台海安全完全無關的替代役都拜執政黨所賜!

當時的原因也很合理,因為現代戰爭早非人海戰爭所以取決在關鍵在裝備而非人數,多年來國防預算用於人員之作業維持費都超過預算60%所以不該維持反攻大陸前提下的「50萬大軍」,應該改為募兵制以省下寶貴資源於先進裝備而非人力,長久役期會減少國家生產力增加政府支出。長期來高額人事費用一直是國防預算難題,今年度人員維持費好不容易首度低於46%!如今卻要反其道而行完全沒道理?30年前中共謀我之心遠甚於今都還不惜要縮短服役時間,自己也不懂為何現在要延長役期

希望謠言不會成真

選舉前「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說法甚囂塵上,俄烏戰爭已經證明使退伍後仍能維持當兵作戰技能才是重點,烏克蘭國土防衛隊展現的戰力有目共睹而其中構成主力就來自後備戰力,國防部也因應全民國防的需求成立全動員署專司後備軍事計畫還大張旗鼓投注大量預算購買裝備,國軍關注役期同時更要切實提升後備戰力,勿使升屬的單位卻連後備指揮部的功效都達不到!個人認為役期長短與建構可恃戰力無直接關聯,建立可長可遠的國防政策遠較腳痛醫腳的短線操作有意義。

我們都有守護家園的保台決心但不需要「抗中保台」的選舉口號,因為「抗中」與「保台」是完全不同理念,如果延長役期就能「保台」全民樂於擔負,但是惟有正確國防政策才能打造高效率的國防體制,孫子兵法始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烏克蘭不過20萬的常備兵力與目前國軍數量約同但其人口卻遠多於台灣,可見人員數量並非保家衛國的關鍵,這也與當年在野黨強烈要求削減兵力的原因相符。

政府疾呼建立的不對稱戰力不該只是口號,由人員數量決定戰爭勝負早已是昨日黃花,更勿再陷人員數量迷思,共軍遠多於國軍防衛兵力本來就是不爭事實,延長服役時間並不會影響兩岸人口體量而造成的差距,要改變長期來策略前請認真回憶當年縮短役期初衷,更別造成昨非今是的邏輯錯亂!

*作者為理工男,關注近代史與戰史和時事的工程人,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學士及紐約佩斯大學MBA,往日主責國外業務開發並服務於傳產業與CNC工具機業,工作累積許多生產和品管經驗而熟悉製程,出差曾遊歷76國並分享開發客戶的商旅心得於FB「繞著世界找客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