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可能升溫之際,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的領導人齊集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第十屆金磚五國會議。這些領導人會議期間再次呼籲,全球必須繼續捍衛自由貿易,抵抗保護主義。
這次會議與過往的背景十分不同——中國正與美國進行貿易戰,美國向多種中國的貨物開徵額外關稅,中方同時作出了反制措施。
美國的貿易制裁導致許多國家的反制,但專家指出這都只是它們自我保護的舉措,並不代表它們真正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中國能否借助金磚五國的力量渡過與美國的貿易戰成疑。
俄羅斯
中國和俄羅斯的政府往來近年非常緊密。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甘茨(David Gantz)認為,俄國在中美貿易戰中大概不能幫上忙。他早前接受俄羅斯衛星網(Sputnik)訪問時指出,中國能從俄羅斯進口的貨物都已經進口了,質疑中國還能從俄羅斯買甚麼。「例如,中國人大概不會願意購買俄羅斯製造的汽車。」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補充,俄羅斯近年本身也受西方制裁,盧布大幅貶值,「俄羅斯一般公眾的消費能力不強」,因此俄羅斯也不大可能把中國廠商製造的、原本要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都買下來,填補中國出口市場的空缺。
但他認為,中國現時正找尋其他供應國,替代美國提供大豆,俄羅斯可能成為其中一個來源。
中美貿易戰中最令人關注的貨物這一是美國大豆。美國向許多中國貨物徵收額外關稅後,中國的其中一項反制措施就是向美國大豆加收25%的關稅,令它的進口成本每噸增加700到800元人民幣(即約103至117美元)。中國國務院隨後宣佈,豁免從印度、韓國、孟加拉、老撾和斯里蘭卡等國的大豆進口關稅,嘗試填補海外進口大豆的缺口。
甘茨指出,俄羅斯本身也依靠進口大豆,而且中俄的鐵路規格不同,為中國從俄國進口大豆增加難度,但他認為如果中國願意到俄羅斯投資,增加俄國的大豆產量,對兩國都有好處。「美國大豆在中國的進口價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但中國政府必然會確保國內食材價格不會因此漲價。」
巴西
甘茨估計,中國公司會選擇從巴西進口大豆,取代美國大豆。
巴西是繼美國後其中一個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美國農業部估計,2017至2018年度巴西會生產1.19億公噸大豆(1公噸=1000公斤),但扣除國內需求後,只剩約7400萬公噸可供出口,與中國每年大豆需求尚差約2100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