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國內外激辯,以及數個首相來來去去,日本政府計劃在今夏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儲存的超過 130 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引發全球關注及亞洲鄰居緊張。
由於這是人類史上第一起大規模核廢水排放,爭議甚巨,其中包含食品安全、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質影響人體健康等議題,在亞洲引起激辯。 日本鄰國及全球外環保人士憂心,將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的核廢水排入海洋,將對全球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造成極大風險,並嚴重影響漁業。北京已經率先抨擊日本罔顧鄰居安全,港澳政府也揚言將擴大日本產品進口禁令範圍。
分析福島核廢水爭議,常駐日本的法國國家研究院(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Cente)「福島災後」計劃主持人 Cécile Asanuma-Brice博士接受BBC中文訪談說,日本已決計大規模重啟核電,並同時解除了福島災區的疏散令,她認為東京正在抹去核災事故的所有痕跡,「使該地區成為一個日本能夠抵禦核災事故的模範區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迅速清除事故的所有痕跡至關重要,但巨大的儲存槽的存在,視覺上會很強烈的提醒眾人過去發生過如此災難。」
Asanuma-Brice博士質疑廢水排放的決定。她告訴BBC,全球海洋科學家都已經對排放對海洋生物和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她認為更明智方案是繼續儲存和廢水,直到氚的放射性自然降低。「核電站周圍和其範圍之外仍有空地,可以建造新的儲存槽。」
不過,日本政府則強調,在福島核電站緊鄰的海邊已經修建了一個處理及排放廢水的水道,竣工後將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檢查和確認後才會開始排放。即便如此,距離排放福島核廢水僅有一步之遙。
BBC中文整理了此次福島核廢水排放引發的各種議題及辯論,包括法律,生態方面的爭議及日本的亞洲鄰居們的激烈反應。
亞洲反應為何激烈
中國與港澳
多年來,中國對福島核廢水排放一直持反對的態度。6月1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批評日本污染海洋、損害人類共同利益,「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5月27日,中國代表在世衛大會(WHA)上抨擊東京的計劃,要求日本在與各國政府達成協議前不能排放核廢水。
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則與北京的態度一致。認為日本需要與受影響的國家及政府溝通達成協議後,才能夠行動。
香港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上周接受電台專訪稱,日本一宣佈排放核廢水,香港就會立即禁止福島一帶沿岸「最高風險縣份」的水產進口。對其他風險縣份的水產也會實施嚴厲進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