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北約峰會上,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和韓國等四個國家(即「IP4」,印太地區四國)的領導人再次受邀出席,加強了與北約之間的合作關係。北約31個成員國發表公報,對中國發出了迄今最為強烈的譴責。北京對此作出憤怒回應。
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為期兩天的峰會中,北約領導人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稱中國以其「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了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並抨擊中國與俄羅斯的伙伴關係。
「中國使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來增加其在全球的涉足和投射力量,同時對其本身的戰略、意圖和軍事建設保持不透明」,北約領導人在公報中表示。
北約的聲明以該組織去年發佈的「戰略構想」為基礎,該構想標誌著北約首次提及中國,並指出其野心和政策所帶來的風險。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指出,這次北約峰會在立陶宛首都舉行,這裏已經成為「歐洲反中的急先鋒」,「聯合公報對中國措辭強烈,應該多少跟立陶宛的努力有關。」
朱志群教授認為,北約有擴張到亞太地區的意圖,並將進一步參與美國對中國的遏制,美中關係和中歐關係也將更加緊張。
譴責中俄關係
北約領導人還對中俄關係進行譴責,稱中國正在與俄羅斯「深化戰略伙伴關係」,並利用其經濟實力「製造戰略依賴並增強其影響力」。
北約秘書長延斯·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周二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正日益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拒絕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威脅台灣,並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建設。」
北約領導人敦促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要發揮「建設性」作用並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12日在記者會上回應稱,「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基礎之上,兩國關係超越冷戰時期軍事政治同盟模式,樹立了大國關係範式,這與北約國家大搞『小圈子』和陣營對抗有本質區別。」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迄今為止拒絕譴責俄羅斯的立場,並在經濟上支持俄羅斯。中國官員指責北約東擴是俄烏衝突的罪魁禍首,這種說法與俄方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北約峰會公報發表後的次日,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告訴外界說:普京的中國之行已「提上議程」,具體訪問日期將在最終確定後公布。
「現在絕對是保持俄中雙邊關係高速發展的好時機」,該發言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