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何時,從好事變壞事?
矽谷銀行從600億美元的中型銀行,由於資金的湧入,一路快速攀升到2100美元,成長幅度將近高達3倍,變成了中大型銀行規模。當時公司的管理人員想必覺得風光無限,世界太美好。
但這也印證了老祖宗所說的「福禍相倚」,由於新冠肺炎期間湧進來的大批資金,銀行必須找到投資的去處,銀行把這個將存戶資金,移動到銀行的投資組合, 而這個資金的移動,也就是「資產配置的新佈局」的投資決策,出現了敗筆,這當中有運氣,但也有策略不周延的地方,而這個策略的不周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對資產屬性的了解不夠「完全徹底」。
此話怎說,什麼叫完全徹底的了解?請大家再回頭翻閱5-5章節,「破解公債的四大迷思」。
迷思之一,公債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第5-5節有很清楚的說明,「除非」公債持有者完成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在公債到期日之前,不會因為需要現金或其他理由被迫變現,只要你有足夠的時間,乖乖地等到債券到期日,那麼就「可能」可以安全的拿回本金,為什麼說「可能」,因為你所投資的公司還要不能提前倒閉,這一段期間還可以拿到利息收入,至於利息是高是低,就要跟當時的利率環境來作比較,但本金是安全的。
而2023年3月宣布破產被接管的矽谷銀行,除了犯了第一個迷思以外,也犯了5-5第三個「公債價格波動較為溫和」的迷思。
從表格當中可以發現,假設以公債票面利率為3%的公債,當公債利率調升1%,和2%,公債在1年,5年,10年,20年,30年期的變化,但用「變化」實在不足以說明,正確的說法是「劇烈變化」。
例如,以上的假設條件不變,利率調升1%,1年期的公債只有損失1%。但5年期的公債就要損失4.4%,如果利率(調升)幅度加大是變成2%,這個虧損的幅度也就相較擴大很多,1年期會變成虧損1.9%,五年期變成虧損8.7%,如果是二十年期的公債(跌幅)將近達25%,有許多投資者喜歡用20年期公債ETF,在2022年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2022年的這一次美國中央銀行的暴力升息,升息幅度可不是只有2%,所以你可以顯見這個公債投資虧損的幅度是非常驚人的,一下子虧損就超過了10%,而矽谷銀行將近1600億美元的資產,在公債投資的部位高達1000億美元,這當中「未實現」的潛在虧損,就高達上百億美元,不賣出等待公債到期日當然沒問題,但問題就在矽谷銀行,出現了存戶擠兌的流動性問題。兩天之內被擠兌了420億美元,三天後終因為(流動性的風險危機)而被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