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傑觀點:中國市場興衰與台灣零售服務業的機會點

2024-01-01 07:10

? 人氣

作者認為,零售服務業本質上是最接近消費大眾的柔性產業,它最了解市場上顧客的需求。(圖/雲林縣政府衛生局提供)

作者認為,零售服務業本質上是最接近消費大眾的柔性產業,它最了解市場上顧客的需求。(圖/雲林縣政府衛生局提供)

從歷年進出口的統計資料來看,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台灣重要依存的市場,民間貿易往來對中國市場出口占比高達近40%;進口也有超過20%。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蔡政府上任以來,兩岸的關係趨於疏遠、趨淡..,特別是2019 COVID-19爆發以來,兩岸人民的距離也就拉得更遠,互動也更為減少,連經常往返兩岸的台商也減少不少外,來台的陸客驟減也直接重擊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中國動向對兩岸的關係、甚至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一、中國政經動態變化左右零售市場發展

中國夾著龐大市場的優勢引資招商,在成長速度與規模潛力的極具誘因之下,確實也吸引了許多不少的企業、投資者紛紛加入市場。在國家經濟體制下,走的是大政策,更也是黨的政策,本質上中國至今因政治體制仍是屬於「一黨專制」,而經濟體制發展也是「計畫性的市場」。(註)

因此,現階段的計畫型經濟市場開放政策仍然潛藏著諸多的行政法規限制與傳統社會講究關係的潛規則,,簡單的說,法令也會是依照黨的計畫、發展進行修訂,對企業的投入風險來看,長久下來必然會衍生出許多「社會負債」的經營風險。既使如此,中國市場仍吸引來自國際大量資金投入。然而,中國這種特殊的政治經濟結構有人樂觀看待,但也有人持悲觀的看法(如表),提醒未來想再進入中國零售市場的業者要審慎評估其可能的市場機會與隱藏的市場風險。

 表: 樂觀與悲觀中國論點(圖:作者提供)
表: 樂觀與悲觀中國論點(圖:作者提供)

兩岸長期處在複雜地緣政治關係,雙方若要走向正常經貿關係仍需要一段很漫長時間或許才有可能達成,特別是如何巧妙利用中、美、台的之間關係。在2001年12月後兩岸先後加入WTO後,40多年來逐步實施一連串對外市場開放政策吸引大量外資,同時兩岸零售流通服務業的互動確實有增無減,並造就一些成功的台資零售服務業。而此一最貼近消費者的民生產業,零售服務業則被中國視為吸引台灣商業資本的重要戰略產業之一。(如圖)

中國市場興衰與台灣機會/挑戰(圖:作者提供)
中國市場興衰與台灣機會/挑戰(圖:作者提供)

由於,零售服務業本質上是最接近消費大眾的柔性產業,它最了解市場上顧客的需求,也具有創新、維繫、普及庶民生活文化與傳遞異國消費文化的社會功能。所以,相信兩岸只要秉持耐心、溝通與等待,相互尊重現實存在著社會體制差異性的事實與維護各自經濟利益上,本著互利互惠的務實原則,逐步擴大經濟貿易的合作範疇,未來台灣零售服務業將擁有更寬廣的國際市場發展空間。

另外,從國外企業的角度來看,台灣在面臨中國市場時有的優勢,可以分成幾個方面來看:

「語言與文化」:兩岸語言相通,人民在文化、溝通與相互的理解上,比起國外的企業更能夠與中國市場進行溝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