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多來了,中國經濟馬上會好?錯!經濟學家點破:問題是走上蘇聯的老路

2024-09-25 11:10

? 人氣

2024年5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見面。(美聯社)

2024年5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見面。(美聯社)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與泡沫經濟崩壞前後的⽇本有相似之處的聲音不絕於耳。中國真的會步⽇本的後塵嗎?⽇本綜合研究所理事吳軍華對此不以為然。她認為,中國經濟⾯臨的最大風險是「蘇聯化」,⽽非「⽇本化」。

「蘇聯化」阻礙中國經濟發展

在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日益增加之際,中國經濟可能會「日本化」的聲音塵囂日上。表面看,當前中國面臨的許多問題,如人口老齡化、房地產市場惡化、累積債務等,確實與泡沫經濟崩潰前後的日本頗為相似。然而,兩國的政治制度迥異,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也不同。所以,中國經濟幾乎不可能「日本化」。真正應該重視的是中國經濟「蘇聯化」的風險。事實上,中國已出現重蹈布里茲涅夫(編按:Leonid Ilyich Brezhnev,前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時代蘇聯覆轍的徵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前蘇聯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展開批判史達林批判的赫魯雪夫時代(1958—1964),政治管制有所放鬆,經濟也呈現了一定的活力。在軍事領域,首枚人造衛星「史普尼克號」的成功發射更展現出超越美國的氣勢。布里茲涅夫執政後(1964—1982),進一步加強了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但經濟卻陷入了嚴重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增長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存在)。戈巴契夫上臺後(1985—1991),高舉改革(Perestroika)和開放(Glasnost)大旗,試圖通過政治制度的部分民主化振興經濟,但成效甚微,最終未能避免蘇聯的解體。

毋庸置疑,現在就中國是否會迎來與蘇聯同樣的結局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中國經濟確已呈現出與布里茲涅夫時代的蘇聯極為相似的狀態。改革開放後,一度去「蘇聯化」的中國經濟重又折回到「蘇聯化」的老路,中國再次面臨改革開放前的經濟困境。

延伸閱讀:中國經濟到底問題在哪裡?日本研究專家:觀察3大產業就可以了解未來發展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

從制度角度回顧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可以1990年代末期為界分為兩個時期。上半期,政治上,「黨政分離(黨與政府職能分開)」、「政企分離(政府與企業職能分開)」;經濟上,鄉鎮企業(指在中國農村由鄉級政府及集體經營管理的企業)異軍突起,「國退民進」(即縮小國有經濟規模縮小,擴大民營經濟規模),中國經濟開始去「蘇聯化」。然而,進入下半期後,「國退民進」逆轉為「國進民退」,去「蘇聯化」的進程嘎然而止。這種逆市場化時代潮流的動向很快在中國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2001年前後,圍繞著「國進民退」爆發了一場激烈的論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