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無妄之議─《易經》的源流

2025-02-16 05:40

? 人氣

筆者介紹,周易的陰陽卦爻與現存異域風情的「寶貝擲殼(擲筊)占卜」相似,並簡述「易」字的海洋動物象形(示意圖)

筆者介紹,周易的陰陽卦爻與現存異域風情的「寶貝擲殼(擲筊)占卜」相似,並簡述「易」字的海洋動物象形(示意圖)

開宗明義,作者為了這個題目作了一番「空思妄想」(通用於日語)的推敲,但是最終還是尊從荀子語言學「約定俗成」的哲言,採用比較通俗平易的詞彙作標題。題目的內容是涉及漢字文化的古典,《易經》的來龍去脈作新的觀點,大胆的假設。我的討論包括兩個項目:一、周易的陰陽卦爻與現存異域風情的「寶貝擲殼(擲筊)占卜」相似,並簡述「易」字的海洋動物象形;二、台灣俗語「抦無蠓/變無蚊」/piñ-bo-bang/ 的正確漢字是「辦無妄」,語源出自古典《易經》的「旡妄」卦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周易卜卦與寶貝變化的占問

巫師用十六個海洋寶貝(學名Cypraeidae) 外殼占卜算命(fortune-telling),擲十六個寶貝拋出可能有 256 個貝殼正反變化的卦象。(作者提供)
巫師用十六個海洋寶貝(學名Cypraeidae) 外殼占卜算命(fortune-telling),擲十六個寶貝拋出可能有 256 個貝殼正反變化的卦象。(作者提供)

英文《經濟學人》週刊(The Economist, 2022-05-21) 報導一篇巴西的西非移民後裔流行占卜算命 (cowrie shell divination)。巫師用十六個海洋寶貝(學名Cypraeidae) 外殼占卜算命(fortune-telling),擲十六個寶貝拋出可能有 256 個貝殼正反變化的卦象。我意識到寶貝殼的正反面可比是「周易」八卦爻的陰(- -)陽(—)兩個符號;寶貝鉅面狀的齒縫可以代號斷線的陰爻 (- -),無縫的凸背面代以直線陽爻 (—)。又「貞」字的楷體就是兩個初文「卜」、「貝」的構字。日本人對《易經》的興趣也許遠遜於其他諸子百家的漢學著作,朝鮮王朝在歷史上對《易經》則比較注重,大韓民國的國旗竟是一面四個易卦包圍陰陽魚的簡化圖!

上述巴西寶貝占卜是非洲西部約魯巴人(Yoruba people)族群的傳統,盛行於南美洲。詳細的資訊可從《維基百科》瀏覽得悉,並有原始論文的引用,包含一本書籍研究貝殼占卜的東(印度一帶?)西洋傳播的歷史。現在寺廟里盛行的「擲筊」,台語叫「拔杯」/pua-pue/ 是用假借字音通行於庶民的俗寫,它的正確語源漢字應是「卜貝」(pok-pe > pau-pue > pua-pue) 兩個「筊」的造形就是「蜃貝」(mussel) 的半蛤殼對掌體(mirror image),正像是八卦中的三爻省用作兩個半貝體的簡便化。這些資訊趨使我的好奇心去探索,試讀我的藏書《易經本義》的古典文言本。我的目的是「妄想」驗證陰陽爻就是寶貝殼的正反面:背面即是陽爻(一)簡化代符,齒縫面就是陰爻(- -) 的代符。(相關報導:風評:搶錢不停擺,誰來罷免NCC?更多文章

上面「大膽的假設」引起我嘗試速讀《易經》,也許《周易》與《詩經》出現在相近的年代,但是《周易》的文字內容玄虛難解,我遂從數處圖書館借出關於《易經》的著作,出版自台灣本地學者的著作至少有三本,出版自中國的著作也有四本以上。這些著作對《易經》爻辭的解釋,我的印象是「各說各話」,又覺得是「大同小異」,除了一本《大時間》外,作為讀者也不易分辨主要異同之處。這個理由是原典的年代千古遙遠,內容文章初創及崇拜鬼神的玄虛,但是我得以略識「易學」的基本術語外,八卦圖上三爻變化圍繞圓形「陰陽魚」四面八方配置的巧妙,它反對稱的對角配位容易記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