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凡觀點:東升西降真的成立嗎?

2025-02-17 21:07

? 人氣

中國上海。(美聯社)

中國上海。(美聯社)

近年來,『東升西降』一詞在全球經濟討論中頻繁出現,指中國及其影響區域的崛起,以及美歐經濟的相對衰退。中國過去二十年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這一說法,但近年來經濟成長放緩、房地產危機、外資流出等問題,使這一趨勢備受質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根據《華爾街日報》2025 年 1 月 9 日的獨家報導,中國經濟學家高善文公開質疑中國 GDP 數據的真實性,使得對本已不夠透明的數據進行驗證更加困難。他認為實際增速僅約 2%,遠低於官方公佈的 5%。此言論激怒習近平,隨後高善文遭調查並被處分。

高善文事件暴露了中國經濟數據透明度的問題,這不僅影響國際投資者的信心,也動搖了『東升西降』的說法。如果中國的經濟成長未如官方數據所示那般強勁,那麼即便矽谷對 DeepSeek 讚譽有加,其『崛起』的基礎或許比外界預期更為脆弱。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公司DeepSeek的AI模型何以讓矽谷驚嘆不已

相比之下,跨國金融市場的資本投資回報較容易驗證,且不易造假。因此,筆者將透過 MSCI ACWI NR(稅後含息,以美元計價)數據,分析不同國家資本市場的表現,進一步探討『東升西降』的真實性。

全球主要市場近十年投資報酬率概覽

截至 2025 年 2 月 14 日,過去 10 年的(含息)年化報酬率如下:

高報酬市場:

匈牙利:13.8%

臺灣:13.3%

美國:12.7%

荷蘭:9.7%

中等報酬市場:

印度:7.0%

日本:6.1%

德國:5.0%

新加坡:4.6%

低報酬市場:

中國:2.8%

南韓:2.4%

香港:1.2%

土耳其(與俄羅斯連動):-2.0%

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以及與中國經濟聯動較強的南韓、德國、新加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上相對落後於美國、臺灣,甚至某些歐洲國家(如匈牙利)。這與部分人所倡導的『東升西降』說法形成對比,反映出西方市場仍具相對優勢。

可能影響報酬率的因素

1. 企業獲利能力與投資吸引力

高報酬市場具備強勁獲利能力,吸引外資。匈牙利憑低稅率吸引投資,臺灣仰賴半導體優勢,美國則以科技與金融業帶動股市成長。反觀中國,受監管收緊與房市低迷影響,企業獲利下降,股價受限。

2. 市場信心與政策穩定性

資本市場受投資者信心影響,政策穩定性是關鍵。美國與臺灣法治透明、政策穩健,維持投資信心;中國與香港因強力監管削弱市場預期;南韓與新加坡受中國經濟放緩拖累,股市表現疲弱。(相關報導:台電、中油都輸了!經濟部4大國營事業「最賺錢是它」,營收達315億、唯一沒虧損更多文章

3. 資本市場結構與外資參與度

美國、臺灣具有較高的外資參與度,市場流動性強,資金來源廣泛,能夠抵禦較多的短期經濟波動。中國、土耳其等市場受資本管制影響,外資參與受限,當內部資金避險時,市場流動性容易枯竭,導致市場波動加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