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對話》為了民主一戰,還是為和平犧牲民主?吳玉山揭戰爭陰影下台灣兩難

2025-03-17 08:50

? 人氣

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 –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16日由中研院院士吳玉山發表演講。(柯承惠攝)

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 –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16日由中研院院士吳玉山發表演講。(柯承惠攝)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上演的世紀大吵震驚世界,也讓「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再度成為民眾討論的話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於16日在華山文創園區,邀請中研院院士吳玉山與作家龍應台以「沒有和平,民主會怎麼樣?」為題,對談地緣政治衝擊下的台灣,面對不斷上升的戰爭威脅該如何在維繫和平安全的前提下,保有台灣現有的民主體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龍應台在引言時表示,台灣人看待戰爭,長期以來都是以比較遙遠的方式觀看,但當烏克蘭戰爭爆發時,就覺得離我們很接近,她開場指出「和平」是一門嚴肅而深刻的學問,什麼會帶來戰爭?歷史上的諸多戰爭,是怎麼發生的?在醞釀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關鍵時間點其實是可以轉圜的? 為什麼沒有轉圜?戰爭爆發之後,又是怎麼獲得和平的?什麼叫「和平」?什麼代價的和平可以接受,什麼代價的和平不會帶來真正的和平?贏得「戰爭」的一方,是否就贏得了「和平」?

龍應台形容,這些問題在過去幾年很像是打地鼠,一冒出來就被打下去,和平就等於叛國、天真不實際,然而民主社會的特質應該是有強而有力的民間力量,防止任何一個政黨把國家帶上戰場,而現在是身處險境的台灣不得不想、不能不問的問題,是時候開啟全民參與辯論、討論戰爭的可能性以及後果。

20250316-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 –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16 日由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左) 與作家龍應台(右) 對談。(柯承惠攝)
龍應台基金會「不尋常對話 – 沒有和平,民主會怎樣?」16日由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左) 與作家龍應台(右) 對談。(柯承惠攝)

有和平才能孕育民主 民主面對戰爭卻陷矛盾兩難

吳玉山指出,和平與民主是相生關係,而此時的台灣迫切需要和平研究,包括和平與戰爭的影響、戰爭原因,以及如何避戰止戰,更重要的是台灣如何不走上烏克蘭的覆轍。吳玉山在主講的開始拋出和平討論可能面臨的批評,例如面對軍事威脅上升,和平是否只是天真的幻想、是不是一種虛妄的左派意識,而他認為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和平研究。

吳玉山解釋,學界普遍認為的「民主和平論」,也就是民主國家不容易發生戰爭,是因為有能知的大眾,不容易被菁英號令走向戰場,然而面對極權國家的威脅,民主體制會陷入兩難,是要為了民主不惜一戰,還是為了和平犧牲現有民主體制。吳玉山爬梳了民主的發展過程,指出當代意義的民主,其實是在相對安全跟和平的情況下,才能孕育自由、民主的體制,英美國家有海洋隔絕相對安全,民主和自由主義因而從此發源,因為民主本身就需要多元妥協,這些都不利在危機下的快速決策。回到中華民國的脈絡,吳玉山指出,中華民國憲政史上有3次實現民主的機會,前後兩次發生在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憲法頒布,這些都因為面對戰爭威脅而失敗。而第3次發生在1996年,於經濟發展、兩岸緩和背景下實現民主化,都是在相對和平下誕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