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俄軍大舉推進、烏克蘭士兵連夜逃跑:專家怎麼看澤倫斯基的庫斯克攻勢?

2025-03-18 17:04

? 人氣

2025年3月17日。在俄羅斯收復庫斯克蘇賈後,一名士兵在屋頂上升起他所屬部隊的旗幟。(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2025年3月17日。在俄羅斯收復庫斯克蘇賈後,一名士兵在屋頂上升起他所屬部隊的旗幟。(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3月初,烏軍在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的戰況急轉直下;烏克蘭去年8月一度上千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讓烏克蘭士氣大振,在北韓部隊的幫助下,俄軍逐步收復多個城鎮。根據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17日的最新資料,烏軍目前已撤出大部分的庫斯克領土,只控制著沿烏俄邊界的一小片土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5年3月17日。俄烏雙方在庫斯克地區的佔領情況。(圖片來源: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
2025年3月17日。俄烏雙方在庫斯克地區的佔領情況。(圖片來源: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

根據《紐約時報》,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3日凍結對烏克蘭的軍援和情報共享後,俄羅斯收復庫斯克失土的進展明顯加速。芬蘭智庫「黑鳥集團」(Black Bird Group)軍事分析師裴洛能(Pasi Paroinen)指出,在攻勢最強勁的時候,烏軍曾控制近1295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但現在其佔領的部分大概只剩下不到77平方公里。

烏克蘭為什麼撤退?

13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已收復庫斯克西南部邊境大城蘇賈(Sudzha)。根據《經濟學人》俄軍在前線集結至少5萬兵力,遠遠超過烏軍的4倍以上;同時烏克蘭的最後一條補給線也遭俄軍切斷。

 

2025年3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訪問俄羅斯庫斯克地區的軍事總部,與俄羅斯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握手。(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 via AP)
2025年3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訪問俄羅斯庫斯克地區的軍事總部,與俄羅斯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握手。(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 via AP)

俄羅斯反對派活動家、獨立組織「衝突情報小組」(Conflict Intelligence Team)的創始人列維耶夫(Ruslan Leviev)14日向「德國之聲」表示,烏克蘭軍隊正從庫斯克撤退,目的是盡可能保護更多士兵的性命。

列維耶夫不認為烏軍的撤退與基輔和華盛頓的談判有關,但不排除此次行動多少受到川普暫停向烏克蘭共享情報的影響。然而,列維耶夫也指出,事實上自去年12月俄軍對烏克蘭在庫斯克地區的橋頭堡發動攻擊後,撤退行動就一直在計畫中;軍事分析師認為,烏克蘭幾乎無法繼續為其部隊提供彈藥或撤離傷者。

烏克蘭軍事媒體「 Defense Express」的執行長茲古雷茨(Serhii Zgurets)認為,考量到烏克蘭軍隊在後勤補給上的困難,以及他們在兵力上明顯劣於俄軍,撤出庫斯克的行動是合理的,他向「德國之聲」說:「後勤是烏克蘭的致命弱點。如果烏軍退回本國領土,這將提高其軍隊的防禦能力。」茲古雷茨同時指出,基輔在庫斯克的軍事佈局已經沒有政治意義了,因為川普完全不考慮將其納入俄烏停火的談判條件中。

有關烏克蘭軍隊遭俄軍包圍的謠言在網上流傳,川普14日甚至在社群媒體「Truth Social」上敦促普京(Vladimir Putin)「放過」被包圍的烏軍;根據《基輔獨立報》(The Kyiv Independent),烏克蘭否認遭包圍的留言。儘管如此,《經濟學人》指出,戰場上的烏軍確實面臨無情的空襲,無人機、轟炸機、滑翔炸彈接連襲來,不少基層軍官承受不了壓力而決定撤退,有些人甚至拋下裝備、徒步撤離15公里。

此次烏軍的戰略撤退無疑是對烏克蘭軍方領導層的一大打擊,不過根據《經濟學人》,儘管撤退過程混亂、部份士兵被俘,但大部分烏軍仍成功撤離,並在距離俄羅斯約10公里的高地建立了更具防禦優勢的新陣地。

繼續在庫斯克行動還有意義嗎?

根據《經濟學人》,烏克蘭軍隊並未完全撤離庫斯克地區,但具體留下多少士兵並不清楚。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4日表示,庫斯克行動已「達成目標」,原先決定讓烏軍進入俄國境內,主要是為了保護蘇梅州(Sumy)等烏克蘭的邊境城市免受俄軍入侵;該行動的另一個目標,是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建立緩衝區,澤倫斯基說:「我們不希望俄羅斯能藉此發動進攻,因為我們深知那會帶來什麼後果」。

烏克蘭士兵向《紐約時報》表示,持續在庫斯克的作戰行動不再是為了守住佔領的俄國領土,而是為了確保掌握最佳的防禦陣地,以防止俄羅斯人推進到烏克蘭的蘇梅地區,並開闢新的戰線。

2025年3月17日。庫斯克地區一輛被俄軍摧毀的烏克蘭陸軍坦克T-64BV。(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2025年3月17日。庫斯克地區一輛被俄軍摧毀的烏克蘭陸軍坦克T-64BV。(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經濟學人》指出,目前烏克蘭已在邊境建立多條防禦戰壕,以應對俄軍可能的攻勢;俄軍偵察隊已開始活動,部分烏克蘭邊境的村莊出現約30人的俄軍小隊。在蘇梅州,局勢格外緊張,軍方設立檢查站,禁止外地人進入,就連持有記者證的媒體也被擋下,軍人則被命令不得對外透露軍情。

如何評價庫斯克行動?

烏克蘭內部對庫斯克行動至今仍有分歧。

根據《紐約時報》,庫斯克位在俄羅斯西部,與烏克蘭的蘇梅接壤,此前一直有人認為俄羅斯會在2022年2月開始的全面入侵行動中,在此處開闢一條新戰線;但是去年夏天,烏克蘭卻做出讓所有人驚訝的舉動:派遣軍隊越過防守薄弱的邊界,主動開闢新戰場,讓莫斯科措手不及。

一名烏克蘭軍官向《紐約時報》表示,他們的主要目標是調開在烏克蘭東部交戰激烈的頓巴斯(Donbas)地區的俄羅斯軍隊,並將莫斯科火砲的射程範圍推離蘇梅地區,同時打擊俄軍的士氣。分析人士稱烏克蘭在庫斯克的軍事行動是一場賭注,因為當時的烏軍正努力守住自己國土的長長戰線,而發起進攻又使他們的軍事資源更加吃緊。

《經濟學人》指出,部分烏克蘭的高級軍官在一開始相當反對,甚至有指揮官因此在2024年8月的進攻前夕辭職;另一些未參與決策的將領也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決定。不過,隨著戰局發展,一些原先持反對意見的官員改變了看法,認為該行動確實牽制並削弱了俄軍的精銳部隊。一名烏克蘭的情報官員坦言:「我們確實失去了很多優秀士兵,這可能是個衝動的決定,但試想,如果普京沒有把數萬大軍調往庫斯克,他們會在哪裡?」

 

2025年3月17日。庫斯克地區一輛被俄軍摧毀的卡車上橫躺一具烏克蘭軍人的屍體。(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2025年3月17日。庫斯克地區一輛被俄軍摧毀的卡車上橫躺一具烏克蘭軍人的屍體。(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德國前國防部顧問朗吉(Nico Lange)也向「德國之聲」表示,烏克蘭在庫斯克地區的行動是成功的:「從烏克蘭的角度來看,很明確地,只要庫斯克地區還在交戰,這些(俄軍)部隊就不會參與烏克蘭境內的戰鬥。只要俄羅斯在自己的領土上對自己的村莊投下炸彈,那些炸彈就不會落到烏克蘭的城鎮中。」朗吉同時指出,庫斯克行動揭示了俄軍的弱點,克里姆林宮要求盡快將烏軍從俄羅斯領土上趕出去,但他們未能做到。

然而,一些軍事專家依舊視庫斯克行動為錯誤的決定,認為這是在浪費資源。倫敦國王學院國防問題研究員米隆(Marina Miron)指出,俄羅斯並沒有像烏克蘭預期般,將頓巴斯地區的軍隊調往庫斯克地區;此外,當烏克蘭無法成功佔領像庫斯克核電廠這樣的戰略要地時,控制俄羅斯領土對烏克蘭來說就變得不再重要。

米隆向「德國之聲」說:「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它拉長了戰線,而烏軍已經面臨裝備和人力短缺了。」

除此之外,最近幾週的混亂撤退也讓外界質疑,為何澤倫斯基和烏軍總司令拖了這麼久才下令撤軍。奧地利的賴斯納(Markus Reisner)上校認為,只有在烏克蘭軍隊完全撤出庫斯克地區、清楚了解有多少損失後,才能對這場軍事行動作出最終評價。賴斯納14日向「德國之聲」補充:「最大的風險是可能爆發混亂或恐慌,這是2022年俄軍在哈爾科夫附近所遭遇的情況。當時俄軍未做好準備應對烏克蘭的反攻,不得不匆忙撤退,並且被迫放棄他們所佔領的烏克蘭領土。許多俄軍被俘,烏克蘭還藉此收穫大量軍事裝備。」

而這種情況似乎正在庫斯克上演。烏克蘭士兵向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撤退過程「有如恐怖電影」。化名沃洛迪米爾(Volodymyr)的士兵從蘇賈撤退,並形容當地「充滿恐慌、前線已經崩潰」,他指出烏軍的後勤補給全仰賴蘇賈和蘇梅之間的主要公路,但這條路早在3月9日就被俄軍的掌控了:「所有人都知道俄軍會嘗試切斷這條路,但我們的指揮部卻『再一次』的對此感到意外。」

2025年3月16日。在俄羅斯收復庫斯克失土後,地上可見烏克蘭士兵的屍體。(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2025年3月16日。在俄羅斯收復庫斯克失土後,地上可見烏克蘭士兵的屍體。(Russian Defense Ministry Press Service via AP)

另一位化名安東(Anton)的士兵原本在庫斯克前線的指揮部工作,他向BBC表示,他在夜間徒步撤離蘇賈:「途中我們好幾次差點喪命,因為空中的無人機幾乎從不消失。」他形容烏軍的撤退情況是「災難的」。烏克蘭士兵德米特里(Dmytro)則直言,庫斯克地區的一切都結束了:「這次行動並不成功。」

川普將與普京通話

一名烏克蘭官員向《經濟學人》透露,俄軍此次在庫斯克的大規模推進,似乎與川普推動的停火計劃不謀而合:「只要我們還佔據俄羅斯的土地,普京就不會接受停火,他們不希望我們在談判桌上握有籌碼。」

根據「戰爭研究所」,川普在17日表示他計畫在隔日與普京通話,希望能「在幾週內實現停火」。川普還表示,他和普京將「討論土地、發電廠和分割哪些資源」。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16日則指出,烏克蘭能成為北約(NATO)永久成員國的可能性極小。

 (相關報導:國際熱議》全球最強軍用無人機在:烏克蘭!產能比美國高20倍,新創爭相合作,會成為澤倫斯基的談判籌碼?更多文章

2025年3月12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烏克蘭基輔舉行記者會。(AP)
2025年3月12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烏克蘭基輔舉行記者會。(AP)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15日提議,在俄烏達成停火協議後,要向烏克蘭派遣1萬名士兵的西方維和部隊;此前澤倫斯基稱,歐洲盟友需要在烏克蘭前線駐紮10萬至15萬士兵才能有效遏制俄羅斯。對此克里姆林宮17日再度強調,俄羅斯不會接受歐盟、北約或任何西方國家的維和部隊進入戰後的烏克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