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傳出消息,德國政府計劃提名即將卸任貝爾伯克外長作為202526年度聯合國大會主席的候選人。相關的內閣決議程序已啟動。根據慣例,聯大主席在每年6月選出,任期從9月開始,為期一年。
根據聯合國內部協議,聯大主席一職現在輪到西歐國家提名出任,德國也已正式獲得了這一職位的任命權。貝爾伯克將於今年5月前往紐約介紹工作計劃,因聯合國內部事先達成一致的機制,聯大主席選舉只是走個形式。
如果貝爾伯克當選,她將辭去聯邦議員職務。德國綠黨在本次提前的大選中失利後,失去參與下屆政府的組閣機會,貝爾伯克的外長生涯就此暫時畫上了句點。今年3月初,貝爾伯克宣佈出於個人原因不再競選黨內高層官職,當時有人猜測,國際機構對她有更大的吸引力。聯大主席不同於聯合國秘書長,前者負責召集和組織各類會議,更具有代表性職能,但可在選擇議題上發揮作用。
德國本屆政府在告別歷史舞台前夕做出這一換人的決定招致多方批評。該政府在去年9月已提名外交官海爾加·施密特(Helga Schmid)作為下屆聯大主席的德國候選人。施密特曾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ZE)的前秘書長,也擔任過慕尼黑安全會議基金會理事會副主席。這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曾是前外長約瑟夫·菲舍爾(Joseph Fischer)的辦公室主任,是歐洲對外行動署的秘書長。此外,施密特還參與了伊朗核協議的談判。
用貝爾伯克取代德國最優秀的外交官
德國前外長西格瑪爾·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雖然沒有直接批評貝爾伯克的聯大主席提名,但他對《每日鏡報》(The Daily Mirror)做出如下表述:原本被提名的施密特是一位「偉大的外交官」,「貝爾伯克女士可以從她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前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對《每日鏡報》表示,撤銷頂級外交官施密特的提名,轉而支持貝爾伯克,是「無禮」的行為,因為這是用一個「過期」的人物取代了德國最優秀、最有國際經驗的外交官。他稱這一行動代表一個即將退位政府的「夕陽西下」。至於貝爾伯克推崇的「女權主義外交政策」,霍伊斯根發問道,難道這就是在實踐「所謂的女權主義外交政策嗎?」
前總理赫爾穆特·柯爾(Helmut Kohl)的孫子約翰內斯·沃爾克曼(Johannes Volkmann)在X上發帖寫道:「貝爾伯克現在要取代像施密特這樣一位成績卓著的資深外交官,這種方式令人震驚。正是這種自我服務的心態在2月23日被選民否決了。」
俄羅斯:「納粹孫女擔任聯大主席將很奇怪」
莫斯科方面也在關注德國改換聯大主席提名人選事宜。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莉亞·薩哈羅娃(Maria Sacharowa)對《塔斯社》(TASS)說,「在二戰勝利80年後,看到一個納粹的孫女擔任聯合國大會主席,而她為祖父的『英雄事跡』感到自豪,這將是很奇怪的。」 的確,當年戰勝納粹的戰爭推動了聯合國理念的成熟。
貝爾伯克的祖父曾是納粹軍隊的一名軍官,二戰期間曾在東部戰場作戰。據稱貝爾伯克的家庭多年以來對這名軍人的經歷細節並不瞭解,直到上世紀90年代,貝爾伯克的祖父才第一次開誠布公地談及了往事。「我們不能被美中競爭左右!」川普2.0來襲,德國外長談歐洲何以自處更多文章
去年,德國媒體《Bunte》經過查詢納粹軍隊文件後報導,貝爾伯克的祖父是一名「納粹的狂熱支持者」。這些文件明確顯示,2016年去世的貝爾伯克祖父是一個「百分之百的納粹」,他讀過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我的奮斗》(Mein Kampf),「同納粹立場保持一致」。但這些打引號的內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物的實際情況很難斷定,因為當時這樣的表述非常普遍,在過去的文件裡經常能夠看到。至於貝爾伯克本人,她並不迴避祖父的納粹歷史,在多個場合提到過祖父曾任納粹軍官這一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