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在擬定計畫,要針對中國製造或含有中國生產成分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藉此強迫各大船運公司改買美國造船廠產品,振興自家造船業的發展。但這種極端的做法,不僅引起全球貿易相關產業恐慌,也導致美國煤炭庫存激增、農產品市場陷入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本土出口商未來將很難找到「可用船隻」,將貨物運往國際市場。
《路透》報導,這項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草擬的新政策,要對任何使用中國製造的船舶的商業船隊,當他們每進入美國本土港口一次,就將額外徵收高達150萬美元(約新台幣4952.7萬元)的附加收費,藉此強迫船運公司放棄向中國造船廠下單,轉而購買美國允許或美國本土造船廠的船舶。
Exclusive: Proposed US port fees on China-built ships begin choking coal, agriculture exports https://t.co/fRshzhL3nb pic.twitter.com/Ss46KBgHqd
— Reuters China (@ReutersChina) March 20, 2025
但在川普2.0團隊根本沒有考慮現實情況,全球商業船隊現役船舶中,中國製造或中國廠商協助生產的船舶,早就佔了相當高比例,貿然實施懲罰措施,不僅難以替美國造船業迎來更多生意,反倒會先讓自家貿易商、出口商或船運企業陷入兩難。
報導中就舉煤炭業為例,美國大型煤炭出口商之一「Xcoal Energy & Resources」現任執行長瑟雷舍(Ernie Thrasher)上星期致信給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信中明文警告、華府如強行實施該項政策,最快將在60天內導致美國煤炭出口陷入停滯,威脅總價值1300億美元(約新台幣4.29兆元)的跨國貿易。這位執行長無奈表示,這種加徵入港費的做法,將使美國煤炭成本上升約35%,讓他們在全球市場上「完全喪失競爭力」,一旦發現重大利益損失或訂單丟失,接下來將引發大規模裁員或縮減投資,對美國本土經濟絕對不是好事。

事實上,面對這項新措施,已經有本土企業提前看衰,西維吉尼亞州多家煤礦業者,已經開始準備啟動裁員,因為港口內無法出口的煤炭庫存正迅速累積。該州煤炭協會向外媒透露,當地礦場已經感受到衝擊與危機,但尚未提供具體裁員的數據。除了煤炭,就連油氣產業也可能受到波及,美國石油協會(API)同樣向貿易代表辦公室遞交陳情,強調貿然實施港口額外收費,會進一步阻礙美國原油、液化天然氣(LNG)和精煉燃料的出口貿易。
川普政府試圖利用天價懲罰,迫使企業購買美國製造的船舶,並在美國註冊與懸掛美國國旗。但從全球航運組織Bimco公開數據,諷刺的是、目前註冊美國籍的貨輪數量全球不到200艘,而且還不是100%都屬於美國製造,而且在石化能源分類,市場上「根本找不到」可運輸液化天然氣,還是由美國製造、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假如白宮真的不聽勸告執意發布命令,勢必將嚴重影響美國能源出口,甚至化學品出口也會受到影響。
農業出口遭遇重擊
另一個美國重要的出口大宗,農牧產業也成為這波關稅政策受害者之一,除了因為針對鄰居的進口關稅,導致農牧產品銷售踢到鐵板,如今入港高額收費與攻擊中國製造船舶的想法,也讓農牧出口商傷透腦筋。三名穀物出口商透露,如今的他們,無法確保能獲得足夠的海運運力與船隻量,導致出口成本與計畫遲遲無法拍板定案,進而限制美國玉米、大豆與小麥的外銷。
光是2024一年,美國出口超過640億美元(約新台幣2.11兆元)的穀物、動物飼料和植物油。根據美國農場聯合會(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的估算,新的入港收費政策,將導致自家農產品出口業者,每年被迫增加3.72至9.3億美元(約新台幣122.8至307億元)的運輸成本,這對於廠商絕對是一筆極為沉重的負擔,因為想要與其他農牧出口國競爭搶訂單,往往取決於幾分錢的成本差異。

為此,北美穀物出口協會(North American Export Grain Association)將出席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公聽會,現場與政府提議與尋求解決方案,替自家廠商請命。美國大豆協會(ASA)表示,長時間以來,美國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優勢,來自高效率的運輸體系,「但當政府介入、導致額外增加成本,這套系統將大幅降低效率,我們的競爭力將蕩然無存。」 中國製造就是錯?美貿易代表又有「新玩法」,中製船舶或陸籍海運恐被加收「最高5千萬入港費」更多文章
如今這個新的收費機制,在正式上路前就接連遭到美國自家企業強烈反彈,而且都是影響美國經濟成長的關鍵產業,也讓外界好奇,川普是否還會堅持實施,或是聽從產業界「提醒」,取消這個無人喜愛的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