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3月21日的「風評」刊出24小時內點閱人次突破10萬。姑且不論是甚麼題目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但此篇評論中確實引述了一段發人深省之語。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最新一篇文章中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出的警告:「無論戰爭中的戲劇性場面和網路梗圖多麼有趣,衝突的結果是由戰場決定的,而非政治家們編造的故事」。
艾利森感嘆,如果澤倫斯基能及早認清現實,可能會有超過30萬名已經陣亡或重傷的烏克蘭士兵得以倖免。成千上萬的平民也仍會活著。200多萬棟已被損毀或摧毀的房屋和公寓中,一些可能還會有人居住,而該國約7分之1的能源基礎設施仍能為家庭供暖和照明。顯而易見,這就是對烏克蘭打了3年俄烏戰爭到目前為止戰果的描述。更值得省思的是,此項戰果並不是烏克蘭獨自完成的。而是在美國為主的美歐聯盟協助下完成。倘若沒有美歐的直接援助,烏克蘭的戰果必定是另一番風貌。
如今令烏克蘭人民擔憂的是川普政府改變了支持烏克蘭的立場。美國總統川普2月28日在白宮當眾羞辱澤倫斯基後,3月19日和澤倫斯基通話一小時,川普提及更詳細、更全面的新版美烏礦產協議。川普20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時公然表示,很快就會與烏克蘭簽署稀土相關協議。這是俄烏戰爭帶給烏克蘭的另一項成果。烏克蘭未來將要面對的新局面,就是烏克蘭稀土的開採權將交到美國手中,而開採所需的能源將由烏克蘭的能源設施提供。因為烏克蘭將被迫償還過去3年來美國提供的軍援債務。
澤倫斯基執政後,延續烏克蘭近年的「仇俄反俄」政策路線。除了「去俄國化」作為,還誤信西方國家的支持,試圖引進北約勢力。澤倫斯基的作為等於是逼迫俄羅斯將烏克蘭視為「境外敵對勢力」。烏克蘭與俄羅斯接壤,普丁勢難容忍身旁出現一個「境外敵對勢力」。從普丁的角度來看,發動戰爭解除心頭大患是不得不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導,川普總統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接受專訪時表示,他認為普丁不是壞人,是致力尋求終結俄烏戰爭的「偉大」領袖。這話傳到澤倫斯基耳中,不知作何感想。原來在魏科夫眼中,澤倫斯基是在跟一位偉大的領袖對抗。美國如今對俄烏戰爭的態度作出180度的轉變。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親眼目睹了川普政府演出的變臉秀,應該甘拜下風自嘆不如。
烏克蘭今天的局面,就是一位喜劇演員演出的一場大悲劇。澤倫斯基2月28日在白宮遭到羞辱,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在烏克蘭被視為抗俄英雄的澤倫斯基,帶著這道光芒昂首闊步地走進白宮,卻不懂得尊重地主,遭到意氣風發的川普當頭棒喝,誠屬意料中事。烏克蘭人民在2019年選擇了澤倫斯基,今日承擔此項選擇的後果,並不冤枉。川普與澤倫斯基通話:美方提議「發電廠給我,烏克蘭會更安全」,基輔指控「俄軍根本沒停火」更多文章
*作者為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