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伊科11型多可怕?早產嬰染病亡 專家示警:今年恐爆大流行

2025-03-25 17:03

? 人氣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與一般兒童症狀不同,會出現發燒、活動力下降等症狀,後期可能併發心肌炎、肝炎、腦炎。(疾管署提供)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與一般兒童症狀不同,會出現發燒、活動力下降等症狀,後期可能併發心肌炎、肝炎、腦炎。(疾管署提供)

國內上周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死亡案例,個案為未滿月的早產男嬰,出生3周即因呼吸窘迫住進加護病房,接著陸續出現低血氧、心博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徵候,經檢驗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雖經全力救治,最後仍因腸病毒併發敗血症宣告不治;據統計,今年還不到4月就出現3例腸病毒重症,全都是伊科病毒11型,且造成其中2人死亡。專家指出,國內上次出現伊科病毒流行是2018年,且台大研究發現孕婦有伊科病毒11型抗體的比例非常低,因此不排除今年有可能出現大流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不幸死亡的男嬰大約出生3周時發病,除了上述的症狀,住院期間還出現低血壓、低血氧、凝血功能異常等症狀,以及肝炎、腦炎、心肌炎等多重器管衰竭,最後不治死亡。根據疫調,接觸男嬰的父母及醫護人員都沒有腸病毒疑似症狀,因此感染源仍有待調查。林詠青說,根據疾管署統計,自2012年至今,伊科病毒11型患者年齡不到1個月齡的比例高達60%,1歲以下的比例更高達80%。換言之,跟一般腸病毒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要感染對象不同,伊科病毒11型主要的的高危險群為3個月以下的嬰兒。

台大醫師:伊科病毒可視為「另一種腸病毒」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主任呂俊毅表示,往年腸病毒都是從4月開始出現病例,到6月到達疫情高峰,但此次從去年底(2024)就開始有腸病毒案例出現,到今年更連續出現3例未滿1歲的腸病毒重症,其中2例不幸死亡,且3例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呂俊毅強調,伊科病毒可視為「另一種腸病毒」,因其好發於3個月齡以下的嬰兒,也不會有手足口症,只會有發燒,以及不具特異性的疹子,後期併發肝炎、腦炎、心肌炎等多重器官衰竭,併發重症乃至於死亡的機率極高。(相關報導:機車族注意!排氣定檢沒做真會噴3500元 「正確罰則」最後階段是註銷更多文章

20250325-專家稱呼伊科病毒11型是「另一種腸病毒」,症狀不同,主要攻擊對象也不同,專家認為不排除今年會出現大流行。(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供)

據指出,台大醫院2021年曾做過一個血清血的研究,針對孕婦抽血驗抗體,結果發現有伊科病毒抗體的孕婦比例相當低,也就是說新生兒呱呱落地後,亦無法仰賴媽媽的抗體抵抗腸病毒伊科11型,故不排除今年夏天可能出現大流行,呼籲3個月齡以下的嬰兒照顧者及環境消毒,都不可掉以輕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