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錯萬錯都是系統問題!川普力挺愛將瓦爾茲,反嗆「洩密」《大西洋月刊》總編是無恥之徒

2025-03-26 15:11

? 人氣

2025年3月11日,美國與烏克蘭的代表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舉行會議後,美國國安顧問瓦爾茲對媒體發言。(美聯社)

2025年3月11日,美國與烏克蘭的代表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舉行會議後,美國國安顧問瓦爾茲對媒體發言。(美聯社)

美國聯邦政府高層誤將媒體總編輯加入機密群組,導致多筆「敏感對話」外流的風波,雖然點燃導火線的國安顧問瓦爾茲(Michael Waltz),已經對外表示自己願意扛起全部責任,但看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眼中,卻認為這根本沒什麼大不了,公開力挺愛將瓦爾茲,根據總統本人描述,儘管瓦爾茲因為一時疏忽,誤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總編輯加入一個涉及美國軍事行動的高層官員聊天Signal群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川普在接受NBC電視台專訪時,明確指出自己仍信任這位國安顧問,「瓦爾茲已經學到教訓,他是一個好的幕僚!」他同時強調、自己對國家安全團隊很有信心,即使華府有許多人都要求總統,應該對此嚴重失誤採取更嚴厲處置。

除了對自己的愛將表達高度信任,川普稍早還在與駐外大使會議,抱怨瓦爾茲過去幾天遭遇不公平攻擊,因為在他看來,這次「失誤」問題出在技術層面,而不是官員的判斷錯誤,「我不認為他應該道歉。我認為他已經盡力了。這是設備與技術的問題,這些東西並不完美。他可能不會再使用它,至少在近期內不會!」

意外被納入華府高層聊天群組的人,就是美國媒體《大西洋月刊》現任總編輯高德柏格(Jeffrey Goldberg),他隨後以第一人稱方式撰寫報導,完成呈現與描述自己從一開始被加入,到親眼見證川普2.0國安團隊進行決策的整套流程,根據高德柏格的描述,自己一開始真的認為遭遇惡作劇,沒想到政府高層處理事情竟如此草率。而隨著文章上架曝光,引發美國與海外輿論熱議後,白宮隨後也證實文章曝光的對話是真的。

鬧出誤加媒體高層進入政府機密群組的Signal聊天程式。(美聯社)
鬧出誤加媒體高層進入政府機密群組的Signal聊天程式。(美聯社)

事發後,團隊對話內容遭到社群一陣撻伐,總統川普及其幕僚嘗試淡化這起洩密事件的嚴重性。川普本人除了力保自己的國安顧問,還告訴NBC、加入高德柏格到那個群組「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也不會影響接下來美軍針對葉門胡塞組織(Houthi)的攻擊行動。

符合川普一貫的作風:絕不承認錯誤

川普與瓦爾茲甚至聯手,試圖抹黑高德柏格及其雜誌,先是稱高德柏格是個「騙子」,還嘲諷他經營的是「一家失敗的雜誌」。而引發鬧劇的瓦爾茲更公開表示,「高德柏格只想讓世界討論更多騙局與這類無稽之談,而不是你們正在捍衛的新聞或言論自由。」

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與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美聯社)
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與美國防長赫格塞斯。(美聯社)

同樣在群組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也公開抨擊高德柏格,並向記者表示,「沒有人在群組裡討論作戰計畫,對話中並未分享任何機密資訊。」但已經詳細公開的群組對話,卻讓他的狡辯變得非常諷刺,因為許多參議員都表示,那些對話內容絕對有涉及具體的作戰計畫。

根據《大西洋月刊》揭露的內幕,這個機密Signal群組成員,除了國安顧問瓦爾茲,還包含副總統J.D.范斯(JD Vance)、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中情局(CIA)局長雷克利夫(John Ratcliffe)及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這些現任內閣成員,暫時都不會面臨嚴重政治後果。

2025年3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和副總統范斯坐在一旁。(AP)
2025年3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面。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和副總統范斯坐在一旁。(AP)

同時,白宮通訊主任斯蒂芬(Steven Cheung)甚至將此事件,直接歸類成假新聞惡意攻擊,直接對《大西洋月刊》與轉述報導的美國媒體,扣上假新聞的大帽子,指責對方故意利用此事散播錯誤訊息。(相關報導:《日經》深度剖析「矽盾的極限」:台積電赴美大舉投資,究竟是救台還是禍台?更多文章

惹出大風波的Signal,是一款安全通訊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創建暱稱並發送可自動刪除的訊息。許多華府人士,包括記者與政府官員,都使用該應用來討論敏感話題。然而,傳遞政府或軍隊的機密資訊,通常得接受更嚴格的約束,特別是那些與軍事行動有關的資訊,像是作戰計畫與武器細節,一般被歸類為「作戰細節」(operational details),多半屬於最高機密,必須透過面對面方式,或在特定安全設施內進行直接溝通,才能防止敵對勢力竊聽或竊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靖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