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股市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稅政策持續震盪,財經專家阮慕驊和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今(27)日在節目《財經一路發》中表示,隨著台積電赴美台投資千億美元,美國未來的高科技投資案可能會壓縮可供給台灣的資金,台灣未來的投資市場令人憂心。
吳大任表示,美國經濟走弱並非是美國總統川普二度上任後才發生的情況,是長期累積所導致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在疫情期間所累積的超額儲蓄,在去(2024)年就已經用完了,甚至2兆多美元還由正轉負,許多美國家庭的債務都在不斷累積。
針對美國市場的企業投資,吳大任表示川普上任後的確增加了美國負擔,因不確定性過高,不管投資公司在哪個國家,目前都不敢隨意投資,很多原本要花的錢都不敢花下去,甚至投資計劃可能面臨修改。他也提到,表示,目前許多企業選擇觀望、停止投資,因此勞動市場的就業機會在慢慢減少,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
對台灣未來的投資市場,吳大任悲觀看待,他認為市場資源有限,台灣廠商未來如果要持續到美國投資,各家企業將會減少在台灣本地的投資,當美國遇到市場蕭條,或可藉由各國企業支持得以度過,但產業集中,仍難逃資源被瓜分受挫。吳大任續指,美國GDP在消費支出占比就高達7成、台灣則是5成都不到,台灣儲蓄資金去到美國市場投資,目前仍難以解決,未來台灣的經濟成長令人堪憂。「台積電赴美誰來都擋不住的」 管中閔談台灣發言權現實:能保住這個就算成功更多文章
吳大任認為,尤其台積電工程師在美國算是高消費族群,最喜歡買房置產,像德州附近的房價都隨之飆漲。相關供應鏈在一同前往設廠後,許多組裝廠像是廣達、鴻海也會加大投資力度,這些投資全部加起來是非常驚人。
吳大任建議,台灣應該自己營造「宜居國家」,未來可以將服務業取代製造業,因為在發展製造業的過程中消耗許多能源。例如台電以火力發電為主,民眾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 ,同時還增加了環境污染。其實台灣擁有非常好的觀光資源,如果認真規劃的話,旅遊品質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