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2日宣布,針對全球多國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在名單中列為徵收32%高關稅。前立委郭正亮今(3)日在節目《新聞大白話》中批評行政院根本沒有準備,民進黨立委還為晶片未被課徵關稅而開心,但台灣出口美國的大宗產品是電子零組件,「簡直連出口產品都沒搞清楚」。
針對稅率的計算方式,郭正亮說明,美國將分子列為「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分母為「美國進口台灣的總額」;2024年台灣對美貿易逆差為739億美元,美國進口台灣的總額為1160億美元,比率約為0.64。至於日本和越南能夠擁有比台灣低的對等關稅,原因都出自對美出口逆差金額不高。
郭正亮批評,我國行政院在川普關稅的應對上明顯不及格,行政院發表聲明批評「美國經濟學有問題、台灣對美投資影響順差數據」,但美國只在乎2部分,第一,台灣政府要跟美國買什麼商品,如何減少貿易順差;第二,台灣要進口美國什麼商品。
郭正亮勸政府協助受創產業
郭正亮強調,如果想要和美國談判,台灣應該針對貿易差異,利用「數字」進行談判,例如台灣整體進口關稅僅6.5%,針對農產品進口則徵收16%關稅。國際上大部分的國家,未曾像台灣抱怨稅率不合理,這根本沒用。除了中國和歐盟態度強硬表示將利用關稅反制,大多國家都喊出「要幫助企業應對」。
郭正亮批評,民進黨立委在關稅戰中還搞不清楚狀況,在川普公布政策後,還高興表示沒有晶片關稅。但台灣出口晶片只有74億美元,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中,逾7成是電子零組件。郭正亮建議,政府應該要協助受創的相關產業,但在行政院發布的聲明中顯示,台灣政府根本沒有對策。
郭正亮表示,台灣4個生產基地都遭對等關稅重創,除了台灣本身被課徵32%,中國34%、越南46%、泰國36%,所以民進黨政府主打的新南向政策沒用,別的國家可以透過與他國新的貿易協定處理,像是可能加速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所以這次川普揮動關稅大刀,最傷的就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