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人類最遙遠、神祕的主要星體冥王星,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終於在7月14日為人類一圓造訪之夢,以1萬2500公里的近距離飛掠(flyby)。
台灣時間14日晚間7時49分57秒, 新視野號以5萬公里的時速飛掠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星「冥衛一」(Charon),締造歷史新猷。屆時它將拚命拍攝照片、搜集資料,然後花幾個小時傳回地球。科學家預估台灣時間15日上午9點,地球就可以收到新視野號的訊息。
新視野號於2006年1月19日升空,迄今已飛行整整9年6個月、48億公里,是人類歷來飛行最快的太空船。探訪冥王星之後,新視野號將繼續前行,進入太陽系邊緣神秘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這裡可能隱藏著數以千計的冰凍岩石小行星。
雖然這次歷史性飛掠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看到資料,但新視野號已經傳回許多珍貴的冥王星照片,品質之佳前所未有;它同時還測得冥王星的最新「腰圍」數據:2370公里,比先前科學家所知略略胖了一點。任務首席科學家史騰(Alan Stern)說:「冥王星的陌生與殊異美感,令人著迷。」
「冥王」雖然主宰死後世界,但1930年發現冥王星的美國天文學家湯博(Clyde Tombaugh)活到1997年,以90歲高齡高齡過世;妻子派翠西亞(Patricia)活到2012年,享壽99歲。當年為它命名的英國小女孩柏妮(Venetia Burney)也活到90歲,在2009年過世,還來得及看到新視野號升空。
為了紀念這兩位冥王星的貴人,新視野號上面載了一盎斯湯博的骨灰,一具塵埃計數器(dust counter)也以「柏妮」來命名。湯博的一對兒女都已70多歲,14日來到新視野號任務研究中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應用物理學實驗室(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代替父親、母親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冥王星原本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然而由於型態特殊,在2006年新視野號升空7個月之後,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降級」為「矮行星」(dwarf planet)。
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質量不到地球的0.24%,重力只有地球的1/15,直徑是月球的66%。冥王星至少有5顆衛星,有如一個具體而微的太陽系,「冥衛一」至「冥衛五」分別命名為Charon(冥河船夫)、Nix(黑夜女神)、Hydra(9頭蛇)、Kerberos(冥界守門犬)、Styx(冥河)。
冥王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9億公里,約為地球與太陽距離(天文單位,AU)的39.5倍。因此冥王星地表極冷,約在攝氏零下238度至218度之間。冥王星以特殊的長橢圓型軌道繞行太陽,周期長達248地球年,而且會與海王星的公轉軌道交會。因此冥王星每公轉一次,會有20年時間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