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居民維拉(Vera)說,「但在烏克蘭,政治實在太不穩定,掌權者經常變來變去,唯一不變只有一件事-我們必須活下去。」
1名老人站在路旁,滿面愁容。
老人名喚費奧多羅維奇(Valeri Fedorovich),住在烏俄邊鎮米洛夫(Milove),是名生活簡單的農夫,俄羅斯人常常跨過邊界來買他的馬鈴薯,長久下來倒也攢了不少錢。
邊境氣氛大不如前
好景不常,烏克蘭首都基輔(Kiev)在2013年發動親歐示威,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因此下台。之後發生的克里米亞危機,讓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緊張,甚至出現親俄羅斯的武裝部隊。
邊境氣氛大不如前,費奧多羅維奇束手無策,只能看著一顆顆馬鈴薯冒出綠芽。
雖然烏俄雙方已簽署停戰協議,但米洛夫與俄國邊城切爾特科沃(Chertkovo)仍不平靜,烏克蘭軍隊與親俄叛軍交火時有所聞,當地民眾甚至要在夜裡躲到地窖裡避難,以免被流彈波及。
‘Minsk peace deal on Ukraine must be respected’ – Merkel after talks with Poroshenko http://t.co/iEY60Hs6wT pic.twitter.com/soAjHypVEF
— RT (@RT_com) 2015 8月 25日
路上巡邏的軍隊越來越多,烏俄熱線早已中斷,基輔當局為了避免衝突擴大,打算在邊境築牆禦敵。
消息傳到米洛夫,把費奧多羅維奇氣壞了:「與其把錢拿去蓋城牆,還不如分給我們這些平民。」他說,「冷戰的時候,我到東德蓋柏林圍牆,但牆總有崩塌的一天,再怎麼樣都擋不住人心。」
邊境管制漸嚴 影響居民生活
巧合的是,米洛夫與切爾特科沃兩個邊界城市均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Kiev)與俄羅斯首都莫斯科(Moscow)各900公里。
俄羅斯在邊境上安裝監視器,凡是越境者都需要出示證件,否則一律禁止進入。烏克蘭當地警方也不甘示弱,把邊境防備警戒升級,仍擋不住兩國人民私下來往。
在米洛夫的雜貨店裡,常看見俄羅斯人在裡面選購食物和日用品。當地居民戲稱,俄羅斯那邊的東西太貴,又沒有好吃的奶油跟香腸,才把他們逼到這邊來。
Life on street dividing Ukraine and Russia http://t.co/lqoMpbT8Dp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5 8月 29日
「我從沒感覺到俄羅斯要脅過什麼東西。」米洛夫鎮長米爾內(Vladimir Mirny)說,「我跟對方(切爾特科沃長)從不提政治,倒是常常討論花圃怎麼修剪,還有羊奶該怎麼擠。」
雖然米爾內一派輕鬆,但兩國邊鎮的來往已經逐漸變調,以往共同舉行的年度慶典因為情勢緊張而暫停,經濟生產也隨之停擺,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
在烏俄兩國關係正常時,米洛夫的人均所得約為每月50美元(約新台幣1500元),邊界另一頭的切爾特科沃也好不到哪去。當地居民說,他們擔心的不是戰爭,而是失業和賦稅,更擔心能不能在即將到來的寒冬中存活。
「俄羅斯人支持他們的國家,我們也支持我們的。」當地居民維拉(Vera)說,「但在烏克蘭,政治實在太不穩定,掌權者經常變來變去,唯一不變只有一件事-我們必須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