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事件》中國藉司法案件上發動外交戰:回應內部社會壓力,力抗美國「長臂管轄」

2018-12-18 15:10

? 人氣

2018年12月在加拿大被捕的華為首席財務官兼副董事長孟晚舟(AP)

2018年12月在加拿大被捕的華為首席財務官兼副董事長孟晚舟(AP)

孟晚舟案發生至今,外界看到,中國政府對此案的處理從一開始就將之政治化,先是召見加拿大和美國大使抗議和警告,繼之又以「國家安全」名義先後拘捕了兩加拿大公民。對於中方主動讓事件升級的做法,有人叫好,有人不解。叫好者認為中方做法解氣;不解者認為中方把一個明明是司法的事件搞成這樣,只會使問題弄得更糟,不僅於事無補,對國家形像還會有很大損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麼,該如何看待中國政府對孟晚舟案的處理手法?

Visitors walk past Huawei"s booth during Mobile World Congress in Barcelona, Spain, February 27, 2017. REUTERS/Eric Gaillard/File Photo
Reuters

因為公司過錯而懲罰個人?國際政治vs.司法案件

首先還是要回到對孟晚舟一案的定性上。很多人將孟晚舟案單純地看作一起司法案件,孟晚舟服務的公司違反了美國對伊制裁禁令,美國才對孟晚舟發出逮捕令。但也有人質疑此案從一開始就帶有政治性,違反對伊制裁禁令只是借口,背後目的是要借此打擊華為和中國的高科技。質疑者並不否認華為有違法事實,然而美國完全可以不這樣做。比如,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曾提出休克療法的薩克斯就撰文說,不能因為公司過錯而懲罰個人。違反對伊制裁或其他制裁的公司,包括美國自己的公司不勝枚舉,但美國只是以罰款處罰,從來沒有拘捕過公司高管。

美、加政府堅持前一說法,中國政府和多數民眾則堅持後一說法。中國駐加大使盧沙野近日在《加拿大郵報》撰文,就直指孟晚舟案是一起「有預謀的政治行動,是美國動用國家權力對一家高科技企業的政治追殺」。中國外交部在召見加大使的抗議中,也直言加拘押孟晚舟「性質極其惡劣」。很不幸或者很幸運地,特朗普「失言」將為國家利益干預孟案的講話,讓中國政府和民眾逮著了「把柄」,佐證了中方「孟晚舟案乃政治案件」的定性。

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後,溫哥華當地時間周二(12月11日)獲得假釋
AFP 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後,溫哥華當地時間周二(12月11日)獲得假釋。

中國極力爭取在孟晚舟被引渡美國受審前救人

這樣來看,外界就好理解中國政府為什麼主動將此事升級到政治和外交層面。雖然中國政府一向反對美國的「長臂管轄」,但它並非不明白孟晚舟案一旦進入司法程序,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加拿大政府,就真的無能為力,即使想干預也不可能。因為三權分立的憲制決定,任何一個領導人都不能干預司法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否則會帶來嚴重後果。要干預,也只能是在審判前或者尊重審判結果的前提下,在法律賦予領導人的權限許可內。比如特朗普干預孟晚舟案的表態,針對的只是司法部的決定,而非法院的判決。

正因為中國政府太清楚這點,所以它要極力爭取在孟晚舟被引渡美國受審前,讓美國撤銷逮捕令或者引渡令,如果不可能,則要加拿大拒絶美國引渡。但這只有將孟晚舟案做成政治案件或者產生政治影響力才有可能。因為根據加國的引渡法,政治案件或者有政治性影響的案件中涉案人是不能引渡第三國的。

從這個角度看,不說此案本身具有爭議性,即使是一起單純的司法案件,中國政府也要把它炒作成政治案件。事情成為政治案件,中國政府才能動用國家資源,有發力的切入點,使事情有可能朝著中方希望的方向發展。至於這樣做會產生哪些不好的影響,則不是考慮的重點,除非在沙盤作業推演時發現負面作用太大。

Robert Long (L) and Ada Yu hold signs in favor of Huawei Technologies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Meng Wanzhou outside her bail hearing at British Columbia Superior Courts following her December 1 arrest in Canada for extradition to the US,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on December 11, 2018. (Photo by Jason Redmond / AFP)JASON REDMOND/AFP/Getty Images

AFP

民族主義和統治合法性 中國要回應社會內部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政府的「政治牌」包含兩個層面,上面分析的是第一個層面,即針對外部的美加政府和輿論;它還有第二個層面,即回應中國社會的內部壓力。華為不是中興,在中國的輿論場和民眾中,華為及其傳奇領導人任正非已經上了「封神榜」,其5G技術關係中國的產業布局和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因此,如果說中興受美國處罰,人們的反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華為「公主」被抓,在中國人看來,這是比中興事件惡劣千倍的事情,是不能咽下這口氣的。中國大眾潛藏在心裏的反美愛國的民族主義情緒自然也就被激活,此情下,中國政府即使想偃旗息鼓,偷偷摸摸地處理這個事情,也無法做到,只能高調,以迎合這股洶湧的民族主義。

具體來說,國內壓力涉及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華為和任正非。如果孟晚舟案不能得到妥善處理,華為受到美國嚴厲處罰是大概率事件,這對華為產生怎樣的影響,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中興很難講。

第二個方面,國內企業特別是高科技公司高管的海外旅行安全。如果美國用「長臂管轄」在海外隨意抓中國企業高管的做法,不能得到中國政府的強硬反對,誰知道這以後會不會成為慣例。這無疑會引發中國企業家群體的不安,並將此種不安倒逼中國政府。因為假如不能保證企業家群體海外旅行的人身安全,中國政府就很難得到他們的政治支持。

第三個方面,中國政府和領導人的合法性衝擊。美加拘押孟晚舟,也會被外界看作是對中國政府和領導人打臉的事情。若沒有強硬反應,在中國民眾中是很難交代的,只會被視為晚清政府和慈禧太后。任何以民族主義為合法性的政府和領導人,都不能無視民眾的這種民族民粹情感,否則,合法性將會受到很大衝擊。

外交是內政的反映,對中國尤其如此

孟晚舟案產生的這三個政治後果肯定會納入中國政府的考量中,外交是內政的反映,對中國尤其如此。一些時候,在外界看來,中國政府對外交事件的處理簡直匪夷所思,但這是因為人們只把它作為一起外交事件,而未從內政角度去看待,由於外交問題往往會引發內政的劇烈變化,所以中國政府處理某個外交事件優先考慮的是這樣做內部會有什麼反應。而不是對方會有什麼反應。孟晚舟案同樣如此。

現在,中方在拘捕了第二名加拿大公民後,外界似乎才恍然大悟,事情真的像中方警告的那樣嚴重。由於中國官方在對外表態時經常把話說得過滿過死,導致這次外交部對加拿大的嚴厲警告,人們不以為然。而此次之所以不像之前「光過過嘴癮」,原因就是我前面分析的。

欺軟怕硬?中國只敢對加拿大開刀

另外,中國政府之所以對加拿大而非美國這個「始作俑者「施加最大壓力,一是因為事情尚未進入引渡程序,人還在加拿大;二,當然也是「欺軟怕硬」,中方評估對美國無可奈何,但對加拿大還是可以使蠻力的。中國政府的目的,就是利用孟晚舟案政治屬性的爭議性,將此案做起政治案件,然後動用國家力量,在美國正式引渡前,讓加拿大放人。因為中國政府會認為,既然加拿大重視本國公民的人權保護,不可能不拿他們來交換。但這不意味中國政府會抓更多的加拿大公民,兩個已經足矣,其他的懲罰,則視加拿大的反制而定。

由此來看,這兩名加拿大人,注定會成為此次事件的「人質」。可以想像,若加國政府對他們「無動於衷」,將孟晚舟引渡美國,這兩位加拿大公民特別是第二位,肯定要在中國蹲幾年大獄的;若加國政府釋放孟,他們會被中國法律按個罪名,然後驅逐出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