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壞掉的器官摘掉,新的器官可以重新長出來?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團隊告訴您,這種神奇的再生能力已經不再遙遠。科學家首次利用人類自己的幹細胞,讓人體長出了水晶體這樣的實體器官。
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近日發布消息,該中心劉奕志教授領銜的國際化團隊,經過18年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內源性幹細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水晶體,首次實現人體有生理功能的實體組織器官再生,並用於臨床治療先天性白內障,開闢了幹細胞修復組織器官的新方向。
相關論文於9日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同期刊登的評論認為該研究是「未來視覺修復的重要方向」。
人的實體組織器官缺失後無法再生,只能用異體組織器官或就像義肢一樣的人工器官替代,但異體器官有免疫排斥問題,人工器官則缺乏生物活性。幹細胞技術的發展為組織器官功能再生帶來了希望。
現行的幹細胞技術多採用「外源性幹細胞」,注入體內,但迄今未能成功。劉奕志團隊利用自體「內源性幹細胞」實現水晶體原位再生,用於治療嬰幼兒先天性白內障。劉奕志說:「運用幹細胞再生實體器官,全世界以前是空白,我們是首次。」
嬰幼兒白內障治療是一個普遍難題。成人白內障治療可以用人工水晶體,但處在發育期的嬰幼兒並不宜用。而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影響將是終生的。
劉奕志團隊的核心突破之一,在於發現水晶體內有在內源性上皮幹細胞,並證明Pax6和Bmil是維持其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關鍵因子,幹細胞可以原位再生,具有無倫理爭議、無免疫排斥、具組織特異性和原位有序排列等特點。
目前常規的白內障手術囊袋破口大,損傷內源性上皮幹細胞,無法再生水晶體。劉奕志團隊開發出一種超微創白內障術式,將病變組織清除,保護利於細胞生長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環境。
在臨床試驗中,12名2歲以內的先天性白內障患兒接受了這種新術式,手術後再生出功能性水晶體,臨床試驗證實了這種新手術在治療先天性白內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劉奕志說:「這被評價為再生醫學迄今最好成就之一。」
未來的挑戰是如何讓這項手術的效果更好、技術更加成熟,例如保持再生水晶體透明的長期性。此外,嬰兒白內障是否由基因病變所致?基因缺陷是否影響幹細胞再生等問題,未來也要研究清楚。同時,老年白內障幹細胞再生更難。這些都是要完成的挑戰。
劉奕志表示,這項研究為白內障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並開闢了組織再生及幹細胞臨床應用的新方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體病變組織器官經手術切除以後,也能利用自身幹細胞重新長出健康的組織器官。劉奕志說:「這始終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