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韓FTA完成草簽,降稅幅度遠低於預期,工業局坦言「衝擊不大」,經濟部也認為壓力暫緩,尤其被視為出口主力的4大產業似乎可稍微喘口氣。
但將時間拉回2014年11月,卻能聽到完全不同的論述。當時中韓FTA於APEC期間達成實質協議,經濟部在一天內就拋出多份數據,直指中韓FTA將使整體GDP下降0.5%,更可能在未來3至5年依不同利用率,影響2600億至6500億元的產值。
此話一出,引發各界不同聲音,有經濟學者認為中韓FTA對台衝擊可比原子彈,但也有媒體人認為,連降稅內容看都沒看就拋出衝擊評估,是在「胡說八道」,經濟部恐嚇人民的聲浪不絕於耳。
草簽內容的降稅幅度不如原先的預想,彷彿狠狠打了經濟部一記巴掌,證實「恐嚇人民」一說為真,但台灣產業真的就不用擔心頭號競爭對手韓國了嗎?《風傳媒》將透過這一套卡片新聞,帶你了解中韓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