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張卡讓你了解慈濟內湖園區爭議
5張卡讓你了解慈濟內湖園區爭議
慈濟內湖園區近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爭議到底在哪?風傳媒帶您了解。
卡片 1/5
內湖慈濟-2(余志偉攝).jpg
慈濟內湖園區。(余志偉攝)

1996年,宗教團體慈濟以13億元購買占地11.7公頃的內湖園區,當時屬於保護區。慈濟規劃建兒童醫院及國際志工大樓,因而向市府申請,將「保護區」變更為「社福專用區」,但遭附近民眾強烈反彈。

反彈的原因在於慈濟大樓所在地為地質敏感帶,1997年的溫妮颱風、2001年的納莉颱風,都造成當地嚴重積水及山崩。保護不足的結果,甚至影響到臨近汐止區著名的林肯大郡倒塌,造成數十人死亡,社會哀慟。

之後,慈濟更改建築面積為4.6公頃,且希望將「保護區」更改地目為「社會福利專區」,但仍遭附近居民反對,因建物處在順向坡坡腳,恐重演水災、山崩、林肯大郡倒塌等悲劇,且將有後續重大影響。

卡片 1/5
卡片 2/5
內湖慈濟-5(余志偉攝).jpg
慈濟內湖園區目前為保護區,慈濟希望將其改為「社福專用區」。(余志偉攝)

都市計劃變更途徑有二:其一「通盤檢討」,每3至5年為之;其二則是「個案變更」,是當個案具有急迫性、重大性,來不及通盤檢討,採之。

2014年4月,台北市都委會決議將內湖慈濟開發案納入內湖「通盤檢討」計畫案內,但保留了但書:得視實際情況需要,依個案「先行審議」。此一句「先行審議」,形同為慈濟開了扇門,也不再需要跟著內湖區「通盤檢討」了。

且慈濟希望變更保護區為「社福專用區」,依《都市計劃法》27條1項3款都市計畫迅速變更的條件為「適應國防或經濟發展之需要」,但顯然慈濟內湖開發,並非國防或經濟需要而為之。

卡片 2/5
卡片 3/5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若將本案「保護區」土地使用分區解套,難保之後建設公司不會投機性的購買保護區並蓋建物;若建商所購保護區的環境敏感因素又比慈濟內湖園區低,則都發局將面對非得放行的窘境,違反設下「保護區」的初衷。

廖本全表示,都市計劃中的「土地使用分區」,是規範「人」在土地上的行為,「保護區」的用意也在減少民眾因為天災造成的危險,若放行則將讓北市的保護區功能崩解。

慈濟內湖開發案(取自Google map/影像合成:風傳媒)
慈濟內湖開發案範圍。(取自Google map/影像合成:風傳媒)

 

卡片 3/5
卡片 4/5

全市性大原則擬定

3月5日上午,柯市府舉行上任後第1次都市發展委員會,討論「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亦即討論出的原則,將關係到北市的保護區究竟該以何種標準處理,對慈濟案具原則性的拘束力。

台北市都市發展委員會議(吳逸驊攝)
台北市都市發展委員會議。(吳逸驊攝)

由誰擬定

都發局表示,該「保護區處理原則」是由都委會上屆委員黃書禮擔任召集人,召集12名委員,並邀請地質、水保專家4位,以及關心民眾2位代表,共同針對保護區得否變更進行研議。

原則擬定過程為何

該原則歷經3次專案小組會議、2次現場勘查、綜合整理後提出,於2014年12月18日提報委員會,將作為未來保護區得否變更的檢視原則與審議參考。

此原則適用北市哪些保護區

包括待審中的內湖區通盤檢討、士林區通盤檢討,以及薇閣小學變更案等。

卡片 4/5
卡片 5/5

林欽榮任都委會主委

都發局表示,柯文哲已指派副市長林欽榮擔任主任委員,負責第1次都委會的主持工作,都委會將向21位委員報告「全市性保護區處理原則」,會議預計2個半小時,全程供民眾旁聽、媒體報導,會議前1天據都發局表示,民眾相當踴躍。

慈濟內湖「通盤檢討專案小組」已成立

針對慈濟內湖案,柯市府也已組成「通盤檢討專案小組」,小組成員將由林欽榮指派,從都委會中挑選具專業與代表性的人參與,由於人員尚未定案,故慈濟內湖案「待審中」。

20150305-SMG0034-T01-哪21位都委委員可能成為專案小組成員?.jpg
 

 

卡片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