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東、西區門戶計畫」是什麼?6張卡片讓你看懂
柯P「東、西區門戶計畫」是什麼?6張卡片讓你看懂
卡片 1/6
林欽榮(楊子磊攝)
何謂東區、西區門戶計畫?圖為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日前解釋欲將國光西站收回,改做公車彎及相關規劃。(楊子磊攝)

「門戶」,顧名思義,指的是進出的關口。而將台北市分成東區門戶與西區門戶,可以理解為進入東區與西區的站點,兩者分別以南港轉運站與台北車站為門戶核心,以此中心向周邊擴散出交通、商業、產業、住宅等生活機能、產業聚落與路網系統。

此相關規畫在前市長郝龍斌時代就有,柯市府將其賦予東、西門戶的稱號,並以更宏觀的角度全區規畫。

卡片 1/6
卡片 2/6

為何是東區、西區門戶計畫,而不是北區、南區門戶計畫呢?原因在台北市處於盆地地形,北區所在的士林、北投區,以及南區的文山區多由山地佔據,南北能供人為規畫的用地極少,尤其是以「交通」為開發核心的考量,地形的選擇尤為重要,故以平地為主的大同、中正、萬華區統稱為西區,內湖、南港區為東區,中間以4項運輸系統連接,分別為巴士、鐵路、捷運、高鐵,意在強化台北市本身及與其他縣市間的交通路網。

台北市地勢雖南北狹長,但南北均由山地占據。(截取自Google Map)

台北市地勢雖南北狹長,但南北均由山地占據。(截取自Google Map)

卡片 2/6
卡片 3/6
20150403-SMG0045-006-西區門護計畫範圍圖(取自台北市都發局網站).JPG
西區門護計畫範圍圖。(取自台北市都發局網站)

台北車站及其周邊,是台北城早期發跡的所在,此區存在著從清朝、日治時期至民國的歷史文物。而柯市府提出的「西區門戶計畫」區塊,是從台北車站到北門、再到淡水河岸邊的長型面積,核心區總面積約30公頃。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曾提出西區門戶計畫中的重點工作項目,包括最為人熟知的台北北門及與其相連的台北甕城再現計畫,將於2016年拆除忠孝引道橋,在視覺上重現擁有130年歷史的北門建物。另外,市府也希望能向國光客運收回西站土地改建成公車彎,安置35條線路的公車,預估每天進出北車附近的人潮,將由目前的50萬人次提升至70多萬人次。

此外,配合機場捷運即將通車,台北關A1車站即將啟用。台北車站A1做為捷運機場線的第一站,往後可在此預先check in與託運行李,不必早早到機場排隊候機,多出的時間,可以在北車周邊商城購物,只要在35分鐘前搭直達車便可抵達桃園機場,為觀光及商務人士節省不少時間。

卡片 3/6
卡片 4/6

如果說,位在台北老城區的「西區門戶計畫」是用「減法」來還原本來的歷史風貌,那麼身為新興開發區的「東區門戶計畫」,則更多地採用「加法」增添當地機能。

東區門戶區總面積約440公頃,是西區的15倍大,東至經貿園區、北接基隆河、西至南港昆陽站、南至忠孝營區,以南港轉運站為門戶核心。東區與西區一樣設有包含巴士、鐵路、捷運、高鐵4項交通運輸系統,在明年南港站高鐵啟用後,日均通行將達6萬8000人次。交通路網完善後,除通達西區台北車站的時間節省了,也將加強與桃園科技園區、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往返效率。

20150403-SMG0045-010-東區門戶計畫(台北市都發局提供).JPG
東區門戶計畫未來願景模擬示意圖。(台北市都發局提供)

此區內收納了文創產業、軟體產業、生技產業,並與學術重鎮中研院臨近,當中的重點建物包括鉅額投資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南港展覽館、國家會展中心等,配合3項公辦都更案,預計將創造1萬8000個就業機會;除此之外,還有柯P新政中的重大計畫「公共住宅」,預計8年內蓋出1萬戶,目的是讓新創人才在此就業、定居。

此外,讓副市長林欽榮感到驕傲的,莫過於綿延數公里長的「人行天橋」,他認為要持續借鏡國外的「人車分道」經驗:人走天橋、車走地面。而東區內的生活機能商場,多數將採地上層為辦公大樓、飯店,地下層為商場的經營形態。

卡片 4/6
卡片 5/6

那麼,東區、西區門戶計畫在執行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與困難呢?

 

土地整合、取得困難

東、西計畫區內的土地產權複雜,除了市有土地,還有大面積的中央所有地(多為台鐵所有)與私人所有地,尤其是開發甚早的西區,土地持分更是零散,市府為了整體的區域規畫必須逐一取得土地,但取得的方式有很多種,是要向中央有償取得、無償取得,或者以都市計畫變更後回饋土地的方式獲得呢?對此,都發局同仁表示,正一步步地與台鐵交涉。

此外,當土地涉及價值提升的都市計畫用地變更時,產生變更後的土地回饋,也衍生兩造因為分地帶來的利益爭奪戰。舉例而言,依法由「工業區」變更為「商業區」,因商業區的盈利所得較工業區高,土地擁有者必須捐地40.5%回饋給市府,然而,市府要分配靠馬路的還是靠中間的地?要零散的還是完整的地?雙方免不了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展開角力。

土地變更程序繁複、耗時

門戶計畫也涉及都市中的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如僅是「細部計畫變更」(如傳統工業轉為資訊產業),則需經過市都委會審議,審議前還須經過公開展覽、說明會的程序;但若涉及使用機能改變的「主要計畫」變更(如工業區變更為用途迥異的商業區)則需二級二審,即先透過市府層級的都委會審,再到中央層級內政部的都委會審議。由於土地變更事關重大,故程序繁複且耗時。

除此之外,若東區的硬體建設完成後,還需要吸引軟體新創人才進駐,是否需要給予入駐者相關輔導?入駐獎勵金是否由政府提供?這些都需要政府透過政策性引導來帶動東區發展。

台北市府推動東區、西區門戶計畫,市長柯文哲仍有許多難題待克服。(資料照片,吳逸驊攝)

台北市府推動東區、西區門戶計畫,市長柯文哲仍有許多難題待克服。(資料照片,吳逸驊攝)

卡片 5/6
卡片 6/6
20150402-010-SMG0035-柯市府門戶計劃對照表.jpg
 

 

卡片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