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張卡看懂2015年英國大選
9張卡看懂2015年英國大選
卡片 1/10

英國時間2015年5月7日,約4600萬名選民將參與5年一度的國會大選,選出新政府與新首相。這可能是英國自二次大戰以來最複雜、也最難以預測的一次大選,因為直到選前10天,下任英國政府的組成依然有多種可能。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大選並不直接選出首相,而是由國會議員席次數目決定最大黨派,最大黨領袖更不一定能成為新任首相。

對於直選總統的台灣選民來說,這可能有點陌生。以下9張卡片將分別簡明地介紹英國選舉制度、主要黨派與結盟可能、以及女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2015年英國大選。(美聯社)
2015年英國大選。(美聯社)

 

卡片 1/10
卡片 2/10

英國的議會選舉體制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選舉制度之一,政治學者李帕特(Arend Lijphart)將這種承襲英國制度的議會民主選制依西敏宮命名為「西敏制」(Westminster system)。英國雖保留君主制,但人民掌有選出共650名下議院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 MPs)的權利,能夠領導多數下議院議員者出任首相(Prime Minister,PM)。

5月7日,聯合王國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各區人民將由登記選區的候選人中,選出一名代表該地區的國會議員。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場單一大選,而是650個選區選舉。其中533席來自英格蘭,59席來自蘇格蘭,40席屬於威爾斯,北愛爾蘭擁有18席。

西敏制的一大特點是「最高票者當選(first past the post,FPTP)」,這指的是各區選民只能投一票,得票數最高者當選。相較之下,今日大多數國家選制都採行(至少部分的)「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PR),這是一種依照各黨得票比例分配議會席次的方法。FPTP被批評未能像PR那樣反應政黨整體得票率,較利於一黨主政的政局,小黨較為吃虧。

 

卡片 2/10
卡片 3/10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下議院議員席次最多的政黨黨魁會自動成為新首相,但事實並非如此。首相必須能領導多數下議院議員,若一黨獲得超過半數席次(現在是326席),便可組成多數政府(majority government)。但如果沒有任何一黨的席次超過半數門檻,就會形成「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

英國國會
英國國會

這種情況下,主要政黨可能會選擇與小黨組成聯合政府(如2010年307席的保守黨與57席的自由民主黨組成現任聯合政府),或是在「信任與支持」(confidence and supply)基礎下建立非正式的合作關係。也就是說,第二大黨也可能在其他小黨支持下獲得執政的機會,組成少數政府(minority government)。如果少數政府無法獲得足夠支持來通過新法案、修訂舊法案,可能必須解散國會並進行改選,但前提是2/3下議院議員支持。

20世紀的25任英國政府中,出現過5個聯合政府、5個少數政府。由於小黨支持度上升,使得兩大政黨難以自組多數政府。由目前民調看來,2015年大選過後的英國很可能將再次由聯合政府執政,問題在於各界難以預測將由誰與誰結盟組成

 

卡片 3/10
卡片 4/10

綜合前述卡片內容,2015年大選後的英國政府組成具有多種可能,咸認可能需要聯合至少3個政黨才得以達到過半席次,或由某一政黨組成少數政府,並祈禱其他黨派不會聯手推翻新政府,各黨的談判籌碼(得票率)還需等到5月7日投票結果出爐後才可見分曉。

這次選舉結果也對英國自身,及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定位有很大影響。倘若SNP成為國會第三大黨,主張獨立的蘇格蘭國家主義者可能將影響全英權力與預算分配的情況;這將牽動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的內政與相互關係。

卡麥隆已承諾(若勝選)將在2017年前舉辦英國是否脫離歐盟公投,工黨則抨擊這是一場高風險的豪賭。4月一份民調顯示,約39%英國民眾希望脫離歐盟,40%民眾選擇續留。有研究機構估計,如果2015年的選舉結果直接或間接導致英國脫離歐盟(Brexit),英國經濟將承擔高達14%GDP的巨大衝擊。

卡片 4/10
卡片 5/10

英國也將再次評估自己在世界的角色定位。這次選戰中,經濟、國家健保與移民成為核心議題,在4月2日的7黨電視辯論中,卻完全沒有提到外交政策。有些分析師認為這反應了英國孤立主義的崛起,並以削減的國防預算及疑歐派(EuroSkeptics)的UKIP崛起作為支持證據。

也有看法認為這是英國衡量現代國力後做出的戰略性撤退,選擇將有限的資源投注在更重要的目標;例如她還是參與了對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的多國聯軍,英國也依然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創始國之一、以及美國的主要盟友。

 

卡片 5/10
卡片 6/10

自1922年以來,英國一直是由政治立場中間偏右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或中間偏左的工黨(Labour party)輪流執政。雖然這次大選結果難以預測,可以確定的是英國下一任首相將會是保守黨領袖卡麥隆(David Cameron)或工黨領袖米勒班(Ed Miliband)其中一人;而落敗的那一方可能必須交出黨魁一職。

現任首相卡麥隆於2010年終結了工黨13年的政權,48歲的他也是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作為保守黨領袖,卡麥隆的形象較為「現代化」,領導英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及處理氣候變遷的議題。卡麥隆的支持者認為他做事有效率、也有首相的風度;批評者則認為他來自菁英階級,難以體會中下層階級的生活困難。

2015年英國大選。(美聯社)
現任保守黨黨魁卡麥隆。(美聯社)

卡麥隆2010年選戰時承諾要將英國帶出經濟低潮,而他也的確降低了國政赤字,讓200萬名失業人口回到就業市場,並保持低通膨的情況。經濟論調是其強項,卡麥隆也力訴選民不要把政府交還給經濟表現不佳的工黨,讓他繼續完成提振經濟的承諾。

 

卡片 6/10
卡片 7/10

現年45歲的米勒班(Ed Miliband)在2010年工黨敗選後,以極小差距勝過呼聲亦高的哥哥大衛(David Miliband)成為最大反對黨領袖;雖然至今仍有一些人認為他哥哥比較適任首相一職,但是曾任能源與氣候變遷大臣的米勒班較服膺工黨傳統的社會主義觀點,曾公開抨擊工黨政府參與伊拉克戰爭,與未能信守承諾、縮小國民收入差距。

2015年英國大選。(美聯社)
現任工黨黨魁米勒班。(美聯社)

工黨抨擊保守黨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並承諾要建立一個更人道的社會。雖然工黨未主張停止撙節,但削減開支的幅度比保守黨小上許多。工黨也指出,英國的國家健保(NHS)在保守黨治理下陷入危急;但保守黨否認這樣的指控。

 

卡片 7/10
卡片 8/10

原由反歐盟(EU)訴求起家的英國獨立黨(UKIP)已伸展為一個更全面的極右派政黨,過去3個月的支持度約介於13%-17%間。同時批判保守黨與工黨的UKIP雖然被預期能在選戰中有所斬獲,但應該不足以左右政府組成;保守黨也已排除與UKIP正式結盟的可能。

2015年英國大選。(美聯社)
UKIP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美聯社)

支持度約有5%的綠黨(Green Party)也逐漸從著重環境主義的政綱拓展為更為全面的政黨,包括綠黨與威爾斯國家主義黨(Plaid Cymru)等較左傾的黨派,可能與工黨建立鬆散的合作關係。

 

卡片 8/10
卡片 9/10

這次大選民調中,保守黨與工黨兩大政黨的支持度極為逼近,仍沒有任何一黨可取得絕對多數,在4月27日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民調結果顯示,保守黨支持率為34%,工黨為33%,這給了其它小黨更多的機會,尤其是可能橫掃蘇格蘭選票的蘇格蘭民族黨(SNP)

由現任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領導的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是目前國會第三大黨,先前被視為是拒絕支持兩大政黨的中間選項,但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以來聲望下滑。民調顯示自民黨今年可能丟掉57席中近半數席次,但兩大政黨可能還是需要它的支持以組成政府。

現任自民黨黨魁克萊格。(美聯社)
現任自民黨黨魁克萊格。(美聯社)

蘇格蘭雖未能於2014年9月成功獨立,但主張獨立建國的SNP支持率大幅飆升。民調顯示,SNP將可拿下蘇格蘭59席中的40至50席,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SNP領導人史特金(Nicola Sturgeon)已表態,倘若保守黨拿下最多席次,她願意與工黨合作阻止卡麥隆續留唐寧街10號;雖然SNP與工黨都排除建立正式聯盟的可能性。

2015年英國大選。(美聯社)
現任SNP黨魁史特金。(美聯社)

作為交換,工黨可能也必須接納部分SNP的政見,這也代表下一任英國政府將由一個想脫離英國的政黨協助管理;保守黨已多次攻擊這一點。

卡片 9/10
卡片 10/10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作為國家元首必須保持中立,因此雖然她擁有投票權,但不會參與投票;王室成員亦然。另外,上議院成員也不能參與大選。

650個選區將在英國時間5月7日當天晚間10時(台灣時間6日凌晨5時)投票時間結束後開始計票,每個選區平均約有7萬名選民,大部分的選區可以在4個小時內完成計票,於8日早晨3點至5點間公布結果。

女王將召見贏得最多議員席次的政黨黨魁前往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正式指派他/她組成下一任政權。如果是懸峙國會的情況,女王將等到政黨協商結束後,再核准結盟的決定。2010年大選後,當時的英國各黨花了5天完成政府組成協商,但外界估測今年因選情膠著,協商的時間將會拉長,甚至長達1個月。在協商期間,卡麥隆及其看守內閣將繼續留任,直到與新政府完成交接為止。

 

卡片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