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綱微調爭議鬧得沸沸揚揚,高中生更於24日凌晨衝入教育部,將整起衝突推向最高點。究竟整起課綱微調當中,調整了哪些內容,引起那麼大的爭議?
這次課綱微調爭議,最早起源於2009年。早在民進黨執政期間,便通過「98課綱」,原訂於2009年上路,但馬政府於2008年上台後,時任教育部長鄭瑞城以內容有問題為由,擱置國文、歷史2科的課綱,並組成專案小組編修。與會的歷史科召集人周樑楷教授以及林富士教授曾發言抗議,但不受採納。
時任歷史科專案小組成員之一的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因擔心台灣史將回到「88課綱」時的地位,變成中國的地方史,因此投書媒體,公開專案小組運作情形,課綱修訂事件也因此受到關注。在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接受質詢時承諾「台灣史依然單獨成冊」後,2012年,「101課綱」正式公布並上路。
而這次事件的主要爭議發生於2014年初,教育部以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10人檢核小組,針對高中國文與社會科課綱進行「微調」。這10人名單包括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台大政治系教授包宗和、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台大中文系教授陳昭瑛、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董金裕、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教授潘朝陽、高師大地理系教授吳連賞、海洋大學海洋文化所教授黃麗生、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李功勤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