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有什麼特徵?學會4個基本金錢觀念,月薪3萬也能致富

2024-04-27 10:40

? 人氣

錢很重要,可以讓你在這個城市過得不那麼狼狽。(示意圖/取自pexels)

錢很重要,可以讓你在這個城市過得不那麼狼狽。(示意圖/取自pexels)

記得看過一組資料調查,近七成大學生覺得自己畢業十年後可以年薪百萬。這則報導,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回憶。的確,我在大學剛剛畢業初入職場的時候,甚至是辭去主持人工作轉行自媒體之初,對錢是沒有太多概念和足夠理性的認知的。那個時候因為選擇權有限,甚至沒得選,我只能抓住自己手邊僅有的稻草,不敢錯過任何一個可能。渴望賺錢,也渴望平臺和機會,所有的認知和理解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我始終記得實習的時候老師說的那句話——錢很重要,可以讓你在這個城市過得不那麼狼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真的很想聊一聊關於賺錢的那些事,以下是我的幾點思考。

一、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談錢。

錢很重要,我們出來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賺錢的,它或許不是所有的目標,但一定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的結果。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必羞於承認。憑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光明正大賺乾乾淨淨的錢,讓自己和家人活得更有選擇權,更能夠抵抗生活中各種意想不到的衝擊和風雨,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賺錢可以不是我們做職業選擇和專案合作時的全部判斷依據,但一定要成為判斷因素之一。哪怕我們剛剛走出校園的時候還沒有太多議價的資本,不得不做出妥協,依然要在心中抱有關於錢的正確理解和態度。人的行為都是依託於觀念和認知的,只有有了清晰的方法論,才可以真正做到從各個維度對當下的工作前景和未來做更全面的利弊評估,而不是只看得到眼前十米的距離。

與此同時,項目合作的時候,也不要覺得直接談錢是一件不好開口的事。金錢本身不需要承載那麼多的意義,它只是一種度量衡的工具,讓雙方都能對這份付出有等價的認知、信任和尊重。

二、賺錢的目的是讓你有些錢可以不用去賺。

我非常喜歡劉玉玲曾經提到的「去你的基金」,這是讓人在面臨公司裁員,或者任何因為金錢被脅迫去做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的時刻,可以瀟灑轉身的底氣。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絕對的自由,窮其一生,我們會捉襟見肘、左右為難的時刻實在太多了,生老病死,愛恨難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萬事萬物憑我心意」,那是小孩子的童話世界。但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格外渴望也格外珍惜自由,從輾轉騰挪中得到那一份可以做到的「我喜歡」和「我願意」。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在拚命去期待和追尋的那份限量版的努力賺錢和財務自由,就是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不為「錢」而工作。有些事我們可以不去做,有些話我們可以不必說,有些人我們可以不用理。做決策的時候可以不違背自己的本心,不依賴於任何人的決定,不動作變形,不在愛情中摻雜委屈和討好,不在友情中混入利益和算計,真正做自己的靠山,有膽氣和底氣。

誰說錢不重要?

三、你是真的賺不到自己能力之外的錢的。

量力而行,是我這幾年來告訴自己最多的一個詞。我們是真的做不了自己認知之外的事,也賺不到自己能力之外的錢。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我常常在想,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會比我們那個時候對未來工作的薪酬有如此光明的期許?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新媒體時代的崛起,讓成長和晉升的路徑發生了變化,很大程度上縮短了我們肉眼可見的週期,也不可否認身邊已經有人在賺錢這條路上實現了彎道超車。但一切真的如此簡單嗎?真相未必見得是這樣。

風始終在吹,從未停過,風口也一直都在,和風起舞的神話不是直到今天才出現。一直以來,任何行業做到頭部很大機率都會有不錯的收益,但能夠做到頭部的人鳳毛麟角。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不同職業之間收入的底板和天花板會有高低的差別,但人最可怕的一項錯覺就是認為「別人都行,我也可以」。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辦不到。得出這個結論不是要讓我們沮喪甚至絕望,而是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你是誰,你擅長什麼,你應該在哪裡播種並真正有所收穫。有時候不是你不行,而是你在茫茫草原跑丟了。

四、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

別著急,真的不要太著急。倖存者偏差一定存在,但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換個時間、地點,同一個人重來都未必會有同樣的結果。誰說運氣不重要,運氣有時候真的太重要了。很殘酷——生活中還有一個真相,就是不要總想著創造奇蹟,如果奇蹟真的那麼容易被創造,就不叫奇蹟了。「大風颳來」的故事一定會有,但不可複製。

此外,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因素經常被我們忽略,那就是很多一夜暴富的故事背後其實是另一個多年扎根的故事,是很多年的默默無聞而後才迎來了厚積薄發的質變。但這樣的故事遠沒有一夜封神的戲劇衝突更吸引眼球,所以很難在一片熱鬧中被看見。因此我們不僅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還要始終不放棄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因為無論到什麼時候,對表象的總結都不能替代對本質的剖析。

對於金錢這個話題,很多年輕人常會把它誤讀成一種「硬氣」,在工作中稍稍受一點委屈就撂挑子不幹了,被網路上那些「隨心所欲」的觀點影響,對工作產生排斥,對上下級關係感到牴觸,對學習、提升沒有興趣,只想快速賺錢。

李誕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讓我記了很久,他說大家總是在討論站著掙錢還是跪著掙錢,但其實都不是,成年人往往是商量著掙錢。

你不需要為了賺錢卑躬屈膝,但也不要覺得只有站著掙錢才符合年輕人的脾氣。在明確金錢重要性的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和「賺錢」的正確配比,讓自己擁有更高的價值,才能坐到更高的位子上,來和更有話語權的人「商量」。

作者介紹|房琪

旅行自媒體創作者、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房琪,不放棄。」是房琪的影片開場白,也是支持她在成長道路上不斷逆襲的信念。從小就有主持夢的她,經歷過兩次大學聯考落榜、試鏡屢試屢敗,憑藉著不屈不撓的努力,終於進入夢寐以求的電視圈。

當自媒體風潮崛起,她放下外景主持人的工作,重新歸零,用四年的時間走遍兩百三十多個城市,以如詩如畫的治癒影片、溫柔有力量的絕美文案,擄獲了二千萬抖音粉絲、三百萬小紅書粉絲的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原標題:關於賺錢的那些事)

責任編輯/游舒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