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豆島過去是偏遠島嶼,面臨人口老化與減少問題,但透過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特色農產加工及觀光發展,成功吸引大量遊客。雲林縣長張麗善近日前往參訪當地橄欖公園、寒霞溪及百年醬油工廠,了解其將農產轉化為多元產品的成功策略,借鏡其地方創生與藝術觀光經驗,要為雲林偏鄉發展尋找新方向。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有六個鄉鎮被認為是偏鄉,小豆島過去也被認為是日本的偏遠島嶼,同樣有著人口老化及減少問題,但是透過「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和觀光及農產品加工等方式,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小豆島旅遊。這幾年,雲林縣政府也積極輔導鄉鎮進行地方創生,希望能翻轉人口老化的逆境,更讓青年願意回鄉,為地方注入新的生命力,這次參訪小豆島,充分感受到地方創生帶來觀光效益的作用,縣府會持續在地方創生和觀光發展上尋找更多可能,期盼能與小豆島一樣,成為遊客喜愛的必遊島嶼。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是全球知名的文化藝術活動,也是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典範。雲林縣同樣致力於地方創生,以「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基地」、「雲西海洋音樂季」與「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等活動,為地方帶來生機與商機,推動永續觀光發展。未來文觀處將與其他局處合作,持續發掘偏鄉DNA,找出地方產業特色,提升雲林的遊客數量。過期醬料、調味罐沒用完怎麼丟?可以丟垃圾車嗎?環保局公布正確處理方式,不怕丟錯6000元飛了更多文章
農業處長魏勝德提到,小豆島的橄欖、醬油和素麵等農產業聞名遐邇。當地農產直賣所將橄欖製成各式加工品,從餅乾、冰淇淋到保養品,成為遊客必買伴手禮。雲林同樣是農業發達的縣市,也不乏擁有百年歷史的醬油廠。「如何改變農產業的經營模式,用五感吸引遊客參觀體驗雲林農產業特色,進而促進消費購買,增加農民收入,將是未來縣府努力的方向。」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全國第一個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的縣市,自108年成立至今已完成16個鄉鎮市的地方創生規劃,並持續推動永續經營,以此為雲林縣地創發展奠定基礎。縣府會持續結合社區發展、地方創生精神,創造更多樣性的活動場域,地方創生結合農產業的發展,相信更能帶動青年回鄉打拼,增加農業與經濟效益,讓雲林跳脫傳統農業的窠臼,展現新的活力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