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幕後》中國可以沒有香港嗎?
香港,或者說 1.13 兆美元,對中國而言究竟有多大影響?風傳媒、新新聞與《華爾街日報》以不同角度解析:香港對於中國金融穩定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美國認定「香港不再具有獨立於中國的自治地位」帶來的巨大衝擊
01

數據》1.13 兆美元!這個數字告訴你:為何中國不能沒有香港!

1.13 兆美元!這個數字告訴你:為何中國不能沒有香港!(圖 / blazejosh@pixabay)

1.13 兆美元!這個數字告訴你:為何中國不能沒有香港!(圖 / blazejosh@pixabay)

1.13 兆美元(約合 8.816 兆港元),這是中國籍的銀行,在香港總計持有資產。過去 10 年間,這一數字增長了 373%。若與中國所有銀行 40 兆的美元資產相比,可能不大,但若以中國向外借貸餘額 2 兆美元相比,這數字就不可小覷。

為何中國不能沒有香港01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中國企業所需的外國資金,幾乎有一半,是透過在香港的中國籍銀行,經由香港借入,1.13 兆美元具體反應了,香港對於中國金融穩定地位的重要。今年五月底,美國政府正式認定,香港不再具有獨立於中國的自治地位,這會連帶產生哪些影響?《華爾街日報》有非常值得一讀的觀點,我們摘要其中幾點來作分享:

1.   香港地位獨特,並且沒有替代之處

目前,中資銀行有很大一部分的業務在香港進行,並且主要是以美元進行;由於上海仍在中國資本管制之中,因此香港獨特的地位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替代選擇。

2.    「一帶一路」將受到挑戰

一旦以美元進行的中資銀行業務受到影響,將進而對以美元計價的「一帶一路」全球基礎設施倡議帶來挑戰。

3.    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不易實現

中國希望人民幣能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貨幣,但要實現這個目標,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角色是必備的前提 – 在目前以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貿易中,有超過 70% 的貿易活動是在香港結算的。

即使美國不能直接控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卻仍有可能使中國的金融業務受到嚴重排擠,《華爾街日報》中的這篇見解,我們推薦大家務必一讀!

VVIP會員 閱讀華爾街日報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02

華爾街日報》美國不再承認「高度自治」,香港的貿易樞紐地位會受到什麼衝擊?

美國出口到香港的貨物,至少有三分之一被香港再轉口到中國。(美聯社)

美國出口到香港的貨物,至少有三分之一被香港再轉口到中國。(美聯社)

美國決定不再承認香港是高度自治的中國領土,這為華盛頓方面鋪平了道路,能夠採取一系列可能損害香港貿易和金融中心地位的懲罰性措施。

對香港來說,這關乎異常重要的貿易夥伴關係,以及獲得美國某些關鍵科技出口產品的管道,包括槍用狙擊鏡、衛星以及電腦晶片等敏感產品。可查詢到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中國內地。相比之下,香港是美國第21大貿易夥伴。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先前,中國繞過香港立法會批准了一項將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決議,作為回應,美國國務院向美國國會作證時表示香港不再擁有「高度自治」。受此影響,美國與香港的雙邊關係面臨風險。過去,高度自治使香港享有特惠的貿易和經濟待遇,有別於美國對待中國的方式。而目前美國官員正推動對香港實施制裁。

持續的美中貿易緊張已經影響到香港與美國的貿易關係,去年美國與香港的雙邊貿易額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在之前近10年裡,香港與美國的雙邊貿易蓬勃發展。官方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對美國的商品出口總額(包括再出口)約為400億美元,比之前一年下降了15%,這與貿易戰的全球影響和政治動蕩有關。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威廉斯(Mark Williams)說:「(美國的措施)對香港經濟造成的短期損害將是可控的,但將加速侵蝕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地位。」

香港政府已批評美方此舉不公,並警告稱美國企業也將受到損害。他們指出,從歷史上看,美方在香港與美國的雙邊商品貿易收支差額中保有順差;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的10年中,美國對香港商品貿易順差總計達到2970億美元左右。香港特首林鄭月娥2日表示,若美國對香港採取貿易行動,將損害美國自身在港利益。

雖然川普表示,美國計劃撤銷香港的特殊貿易待遇,但他尚未具體說明將撤銷哪些待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撤銷這些待遇。

美國總統川普稱,中國先人到解決香港問題,再來考慮貿易談判。(AP)
美國總統川普稱,中國先人到解決香港問題,再來考慮貿易談判。(AP)

香港本地製造業規模相對較小,本地出口僅佔總體出口規模的1%左右。美國這方面的行動不太可能損害本地經濟。而香港的轉口貿易也從未列入美國的優惠關稅待遇清單。

香港對中國有利的主要經濟作用之一,是其作為再出口中心的地位,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會針對這個角色採取措施。許多貿易公司設在香港並處理進出中國內地的轉口貿易,他們通常會幫助外國公司繞開中國的部分稅賦,並解決直接運往中國內地的貨物超過一定限度時需獲中國監管部門批準的麻煩。再出口是指以附加值衡量,再次出口到第三方經濟體之前基本上沒有變化的進口商品。

香港數據顯示,以中國內地為目的地的出口佔香港再出口額的56%,約2,840億美元。作為香港第二大再出口市場的美國佔比僅7.6%左右。數據顯示,中國內地也是香港再出口貨物的最大來源地,2018年的佔比為57%,遠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香港的商業功能之一是在美國和中國內地之間轉運商品。2018年中國內地對美出口約有8%是經香港出運的,金額約370億美元左右。官方數據顯示,當年美國經香港出口至中國內地的商品額為100億美元。

敏感技術

美國對香港的出口有很多是相對不尋常的商品,需要美國監管機構的批准,不論是以特殊許可的形式,還是滿足工業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等機構的出口條件。工業安全局是美國商務部的分支機構之一,負責處理國家安全與高科技問題重疊的情況。這類商品可能含有敏感技術,或者同時具有民用和軍用用途,即軍民兩用技術。川普上周將軍民兩用技術特別列為潛在管控目標。

香港經常會將眾多此類商品再出口至中國內地。一個例子就是:官方數據顯示,過去兩年,香港從全球進口了約4.2萬個槍用狙擊鏡,包括從美國進口的1776個,並且向中國內地再出口了約6000個。

過去,對香港的部分此類出口曾幫助中國繞開美國的監管規定。2017年,亞洲衛星有限公司(Asia Satellite Telecommunications Co.,亞洲衛星)斥資1.64億美元從美國購買了一顆通訊衛星,並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將這顆衛星運往香港,儘管美國規定實際上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衛星。亞洲衛星之所以能購買美國衛星是因為美國的一項政策,該政策認為半自治的香港獨立於中國內地。中國國有工業集團中信集團公司(Citic Group Inc., 中信集團)是亞洲衛星的大股東。在此之前,香港多家公司也購買過美國衛星。

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近年來從美國出口至香港的敏感技術還包括半導體晶片和質譜儀,這些設備可用來分解分子,在基因工程和環境分析等高科技應用上用處很大。

香港是將來自全球主要科技製造商的晶片再出口至中國的重要樞紐。官方數據顯示,電子產品約佔香港總出口的2/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

去年,香港向中國內地再出口了約3.73萬台熱像儀。這些熱像儀用於消防等民用工作,但也是軍方的必需品。香港進口了約4.8萬台熱像儀,其中約8000台來自美國。

其實在上周針對香港自治權作出認定之前,美國就已經在採取行動。今年4月份,由於擔心不受監管的技術會被轉讓給外國,美國要求進口商向美國申請一項額外許可證,收緊對這類商品潛在再出口的管制。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種針對科技軟體和兩用電信設備的措施旨在遏制此類商品流向中國、俄羅斯等戰略對手。

美國總統川普稱,中國先人到解決香港問題,再來考慮貿易談判。(AP)
美國總統川普稱,中國先人到解決香港問題,再來考慮貿易談判。(AP)

擺好陣勢

新冠疫情和導致香港經濟在去年陷入衰退的抗議活動本已為香港帶來了雙重經濟壓力,現在,美國對香港商業地位的打壓可能雪上加霜。傳統上,貿易和物流在香港經濟產出占最大份額。

可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貿易和物流產業的產值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中佔到21%,超過了金融服務、旅遊業等其他支柱產業在GDP中的佔比。

某些在港美國企業正試圖讓華盛頓方面相信,割裂美國與香港的關係對兩者都會造成傷害,但不會給中國帶來同樣的損害。如果香港的地位弱化,新加坡等其他商業中心可能很快就會部分取代香港扮演的轉口貿易口岸的部分角色。

香港已警告稱,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會瞄準美國的利益予以反制。林鄭月娥表示,1300家在港美國公司享有《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同等進入內地市場的優惠政策。她還稱,香港還單方面向美國護照持有人提供免簽證待遇。

林鄭月娥表示,她指出這些事實和數字,以供美方權衡。

03

香港「一國兩制」已死?一文看懂「港版國安法」將為中港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隨著北京逐漸背離「一國兩制」的承諾,香港的民主也日漸消逝。(美聯社)

隨著北京逐漸背離「一國兩制」的承諾,香港的民主也日漸消逝。(美聯社)

「北京選擇了最危險的路線,這會昭告全世界『一國兩制』就算還沒完,也幾乎完蛋了。任何人都難再說香港仍有自治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孔誥烽

香港1997年脫離英國統治、主權移交給北京當局時,《中英聯合聲明》明載著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許下的承諾:「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承諾實施一國兩制的時間截至2047年6月30日,但時間才過不到一半,「一國兩制」已經逐漸變質。

「一國兩制」政策本質是要在中國本土的家門口,保留一個繁榮又自治的資本主義飛地,雄心勃勃的北京政府把香港當作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門戶,香港是中國走向世界、與西方貿易融資的唯一窗口。香港GDP起初占中國整體18.6%,現在隨著中國大城市的經濟水準急起直追,如今這個比例已降至2.7%。

延伸閱讀:「港版國安法」內容曝光!中國國安當局將在香港設立機構

中國短短幾年內,採取數項重大措施侵蝕香港750萬人享有的自由,港人對中共意圖越發懷疑,民主抗議遍地開花。中國全國人大會議22日公開議程,要繞過香港立法會推出「港版國安法」,旨在禁止顛覆國家政權、外部勢力干預。這部《國家安全法》為中國干預香港自治權提供法理依據,侵吞香港僅存的自由,「一國兩制」前景遇上斷崖。

以下是有關中國此舉可能產生問題與影響的解答:

香港民主人士在街頭高舉反習近平海報,呼籲「追求六四鎮壓、結束一黨專政」。(美聯社)
香港民主人士在街頭高舉反習近平海報,呼籲「追求六四鎮壓、結束一黨專政」。(美聯社)

中國修訂港版《國家安全法》,說了什麼?

北京官員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當天宣布,將討論授權人大常委會就國家安全在香港實施進行立法,主要針對4種行為,包括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丶恐怖主義活動、外部勢力干預。公告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但表明新法將使中國中央政府有更多法律依據,可以直接懲治在香港發生的大規模反中抗議活動。

中國有不少舉動旨在維持香港「國家安全」,解放軍駐港部隊的存在就是為了取代駐港英軍接管香港防務。依照《駐軍法》、香港《基本法》,香港法律秩序由港警和法院負責,駐港部隊「不干預地方事務」,除非港府向北京請求駐港部隊「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但去年反送中期間,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竟暗示中國準備在必要時動用軍隊,「絕不容忍」示威者「挑戰中央政府權威」。

2020年5月,香港立法會建制派與民主派議員爆發激烈衝突(AP)
2020年5月,香港立法會建制派與民主派議員爆發激烈衝突(AP)

中國為什麼挑在此刻立法?

《紐約時報》(NYT)指出,習近平是中國自毛澤東時代以來最專制的領導人,從北京當局對反送中的許多反應來看,他對香港動盪已感到不耐煩和憤怒,也認為香港泛民主派對中共在港的首要地位和合法性構成直接挑戰。《紐時》認為,中國在此刻推動港版國安法,主要是基於兩大原因:香港立法會遲遲不動手自訂國安法,以及香港已經有效遏止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大流行,反中抗議即將復甦。

香港《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特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北京多年來頻頻明示,香港當局應盡快依據23條推動防止叛國法規落實,從政治思想以及文化上,防止香港成為「反共基地」,香港當政者想遵循中央指示,但自由派港人激烈反對,認為依據23條立法將侵害香港自由,使北京當局得以箝制港人思想。

2002年,中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表示希望香港政府落實《基本法》第23條立法,批評對國安法感到憂慮的人「心中有鬼」。同年,香港政府頒布「實施基本法第23條諮詢文件」,希望將分裂國家行為與顛覆國家列為刑事罪行。隔年7月1日,港府國安立法草案引發50萬人上街遊行,草案被撤回,遭到砲轟的時任特首董建華在2005年3月「腳疼下台」。

香港民主人士在六四紀念館高舉反習近平海報。(美聯社)
香港民主人士在六四紀念館高舉反習近平海報。(美聯社)

此外中國立法早有預兆。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4月21日發表聲明指出,中央通常不會過問香港自治範圍事務,但如果出現嚴重影響「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全面準確實施的情況,或出現損害國家和香港根本利益的情況,北京中央就必須過問,包括適時表明立場和態度,並「依法」加以糾正。

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此前也聲稱,香港回歸以來,在維護國家安全制度上始終不夠完善,在關鍵時刻會成為「致命的隱患」,呼籲盡快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這兩番話或許就是在暗示港版《國家安全法》的到來。

港版國安法將對香港有何影響?

《紐時》認為,中央政府可能激起香港民運人士的憤怒,並導致更大範圍、更暴力的反中抗議活動,北京此舉還明確表達信息:「在當今的香港,表達政治異議或言論自由的風險是前所未有的大。」這同樣威脅到理應幾乎不受政治束縛的香港新聞界,雖然新法不一定導致冒犯北京的報紙或廣播公司被清算,但也會產生自我審查等寒蟬效應。

《南華早報》指出,香港立法會民主派會議召集人陳淑莊(Tanya Chan)認為「一國一制」模式已經在香港正式實施,「中國政府迫不及待,他們實在無法忍受我們在香港擁有自由和權利,因此他們想要盡快將其奪走。」她還敦促公眾勇於表達民意,「即使在一國兩制、香港人統治香港的瀕死狀態下,我們也不能像這樣被打敗,也不能放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香港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Ted Hui)譴責:「暴政之手已伸入香港,黑暗的日子來臨了。」

經濟方面,香港可能會失去言論自由、資訊透明、司法獨立等原有優點,從而影響國際社會投資信心,損及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紐時》認為,這對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的跨國公司來說相當不利,跨國企業將不得不擔憂中國在香港進行政治鎮壓,長居的外籍人士、甚至是本地居民都有可能因此離開香港。

美聯社記者Zen Soo在香港居家隔離期間在窗口透氣。(美聯社)
美聯社記者Zen Soo在香港居家隔離期間在窗口透氣。(美聯社)

「中共直接訂定港版國安法」將對中國有何影響?

《紐時》認為,中美緊張關係將會惡化,華盛頓當局長期批評中國侵蝕香港自治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表示,中國當局若對香港實施任何鎮壓行動,將會受到美國強烈回應。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早先也放話,中國對香港民運人士的威脅,使美國必須重新評估香港是否仍是享有高度自治的地區;若否,美國恐怕會收回香港「獨立關稅區」優待。

中國未來在香港進行政治迫害、鎮壓行動的話,可能會使國際社會更加質疑北京當局公信力。習近平政府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早期階段,因疏忽和掩飾疫情而遭到批判,至今全球多國仍質疑北京有所隱瞞。此外北京對香港越強硬,鄰近國家境內的反中聲浪也會更大,越南、泰國等亞洲國家已經懷疑中國趁疫情期間,擴張在南海的影響力。

《紐時》並指出,對於深受「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影響的台灣人來說,香港遭受中共任何不合理待遇,都能驗證「一國兩制」模式失敗、不可信的觀點,也是台灣人不接受「一國兩制」的新理由。

2019年12月8日,香港民陣發起「12.8國際人權日」遊行,參與者舉出「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標語牌(AP)
2019年12月8日,香港民陣發起「12.8國際人權日」遊行,參與者舉出「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標語牌(AP)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04

新新聞》北京煮青蛙溫水變大火,港人急走資、走人與翻牆應對

一度被嫌棄是「二等公民」證件的BNO,再度熱門了起來。(美聯社)

一度被嫌棄是「二等公民」證件的BNO,再度熱門了起來。(美聯社)

這一年,香港人的日子並不好過,百萬人上街的反送中遊行將滿一年。這一刻,香港人面對「一國兩制」的消失,言論及集會自由快速消退,就連辦了三十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也因武肺疫情「限聚之名」被禁。

北京「阿爺今次要夾硬來了」

港人憤怒、無奈及迷惘,如何「走資」(移走資金)、申領VPN上網,以及續領BNO這曾被視為「後殖二等公民旅遊證件」,成為港人最近主要話題。

五月底,香港的天色灰暗暗的,傳來引入「港版國安法」,正式宣布香港一國兩制死亡的噩耗,港人心中想到北京「阿爺今次要夾硬(粵語,用強迫手段迫使之意)來了」,漠視民情強管香港,且手段來得兇亦來得狠,零討論空間。以靈活機動見稱的港人在灰心之餘,社會迅即出現涉及資金及自由的「避難方案」。

自去年中美貿易戰,中港政治觸發經濟不穩因素以來,如何開設「離岸戶口」調走資金,或是港元換外幣,以求在財政上尋求「安穩」,成為不少香港中產的談論話題;媒體報導及網上很多移民及海外置產資訊,走資已成為茶餘飯後的日常話題。

香港的一國兩制、獨立的金融體系,尤其港元與美金的聯繫匯率設定,成為外資及港人安心將財產存放於香港的基本因素。

在中美貿易戰及反送中運動的雙重刺激下,平時有逾百萬港元調動資產的有錢人,選擇在美資或新加坡的銀行設離岸戶口,今年初曾有段時間,香港銀行因開設離岸戶口的申請眾多,出現要排隊一、兩個月的現象。

至於打工仔或中產,沒有財力開離岸戶口者,也會討論將資金適時轉為外幣,尤其美股大跌的三月,討論尤為熱烈。

直至五月底,中國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美國宣布「香港不再是高度自治」之時,討論轉化為具體行動。

外幣兌換店出現排隊人龍

五月二十八日香港外幣兌換店出現排隊人龍,深水埗一間小型兌換店負責人直言「好恐怖」,「不到四十五分鐘已被客戶兌走一百萬元美元,全天美元兌換量超過三百萬美元。英鎊、日圓亦同告清倉。」足見港人的那股不安感,要兌換外幣手持現金,一旦出事即可走人。

除了走資,最近香港最荒誕的莫過於一起研究下載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私人網路)。VPN主要是用來幫助瀏覽被封鎖網站之用(台灣稱之為翻牆),港人過去只有去大陸工作旅遊才會使用VPN。結果引入國安法的消息一出,港人的言論自由忽然危在旦夕。

因應政治衝擊,港人急著兌換外幣。(美聯社)
因應政治衝擊,港人急著兌換外幣。(美聯社)

事實上,這個資訊自由恐懼絕非港人過度憂慮,甚至連臉書(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都擔心未來能否繼續為港人提供Facebook 及 WhatsApp服務。

五月二十八日,祖克柏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直言正密切留意香港局勢,期望一直受港人喜歡的臉書能「找到辦法」繼續在香港提供服務,現今只有中國大陸和北韓不用臉書。

害怕資訊被封鎖,港人忙學翻牆

臉書在港一直是主流社群網站,七百萬港人中有達五百萬人用臉書,從政治人物到家庭主婦都廣泛利用臉書分享社會觀察。無論是二○一四年雨傘運動、一九年反送中運動,臉書在資訊傳播上都扮演關鍵平台,港人開始憂慮香港變得大陸化,故先主動出擊研究VPN事宜,以免屆時沒法翻牆。

走資及VPN屬於港人臨時應對方案,財務上有能力,尤其有在學子女的中產,都在研究真正的「逃生門」──移民海外,英國、澳洲、加拿大、馬來西亞及台灣都是港人移居選項。

過去一周最震撼的,莫過於英國政府突宣布會放寬香港BNO持有人可免簽停留英國居住的期限,甚至探討工作以及未來居留權。

BNO全稱為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即「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為回歸前中英過度期時的產物。在過度期時,為安撫港人在港生活,在港出生的港人可以獲英國發出BNO護照。

但社會上一直形容此為「二等公民」證件,因此證外貌雖與英國護照相近,但卻只是一本「旅遊證件」,持有人可藉此到大量英國護照也獲免簽的國家,但卻是沒有在英國的居留權。

隨著香港主權移交後,港府發出的特區護照所獲免簽證待遇日增,因此不少港人在BNO過期後,並未續領,中國及香港也以此做為香港人心回歸的指標,越來越多人習慣使用特區護照。

不過,自一四年佔中運動以來,北京對香港箝制日增,觸發「戀殖/戀英」社會情結,續領BNO的個案遽增。

《明報》曾報導,在一六年有多達三.七萬港人續領BNO,較前一年大增四四%。一開始,多是為了旅遊方便而續領;在銅鑼灣書店事件英國公民李波亦被帶往大陸後,港人希望申請「多個保障」機會。

翻出過期「二等公民」證件續簽

雖然港人續領BNO的風潮持續數年,但對英國政府可向港人提供急難救助的信心很有限,直至反送中運動以來,續證開始普及。

當中國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後,英國外相藍韜文(Dominic Raab)表示,對北京決定「深表憂慮」,同時表示考慮允許三十萬持有BNO港人,可免簽停留英國工作或讀書由六個月放寬至一年,並指「如果中國堅持完成這項國安法,我們會賦予BNO護照持有人前來英國的權利」,強調「不會漠視對香港人的責任」。此承諾不僅限於BNO持有人,亦適用於現居香港合乎申請BNO資格的二九○萬人。

英國大動作向港人招手,讓不少港人紛紛翻箱倒櫃尋找這本過期證件,網路上也都是「續證的懶人包」訊息,甚至郵局出現排隊寄續證申請到英國的人龍。

香港對中國的外匯供給有不可替代性,這也是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主因。(新新聞資料照)
港人發現自己已不再是「溫水煮青蛙」,700萬港人已被丟到「滾水滾油」煮至「一鑊熟」。(新新聞資料照)


港版國安法一旦上路,中國將收回香港的自治權,甚至剝奪巿民的個人自由。港人發現自己已不再是「溫水煮青蛙」,七百萬港人已經被丟到「滾水滾油」煮至「一鑊熟」(粵語,意指將所有食材放進同一個鍋裡煮熟),大家都在摸索及沉澱如何應對這場「硬仗」。

適逢中美關係緊張,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高姿態將香港問題放上國際舞台,但大家都深知對美而言,香港只是一枚棋子,「借西風」只能一時,長遠都要靠自己,港人要等待適當時機,為香港再找出路。

容不下「結束一黨專政」口號

今年六四的香港已是一個容不下燭光晚會,容不下巿民高呼「結束一黨專政」口號的地方。由八九民運,到經歷佔中運動及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人」將何去何從?

無庸置疑,人心已變,這是中共在香港問題上造成不可逆轉的發展。香港人這個身分已深深植入巿民心中,對民主自由國度的追求,一如每年六四晚會高唱的《自由花》:「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來自你我的心,記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