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烏克蘭戰爭,烏軍在哈爾基夫州鄰近俄羅斯邊界樹立國旗。(資料照,美聯社)
去年全面爆發的俄烏戰爭,如今的新聞熱度卻大不如前。作爲台海危機的前車之鑑,烏克蘭過去一年經歷了什麼?這場惡戰又將如何收場?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全面進攻烏克蘭。這場拂曉攻勢雖然號稱是「解放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免於『新納粹』侵略的特別軍事行動」,但沒人相信普京只想把烏克蘭軍隊趕出東部的內戰區,連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烏克蘭都直言「擔心基輔迅速淪陷」。但這場二戰後歐洲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烏克蘭苦撐一年後竟然仍在頑強抵抗,也讓世人看見了烏克蘭無懼獨裁者侵略的勇氣。
2022年,因應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德國在北海南岸趕工興建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資料照,美聯社)
俄羅斯的能源牌讓普京有恃無恐,歐盟如今跟俄國能源「脫鉤」了嗎?為避免北京重施故技,歐洲是否也降低了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呢?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初爆發時,歐盟宣布將加速與俄羅斯能源「脫鉤」。如今,烏克蘭戰爭將屆滿1年,出口至歐盟的俄羅斯天然氣已減少90%,歐盟對俄羅斯石油更祭出禁止進口及設定價格上限等制裁措施,今年的暖冬讓歐洲的能源危機緩解,也讓歐盟爭取到更多時間能努力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2022年原油、燃料漲幅可觀,導致台電與中油雙雙陷入虧損窘境。(資料照,台電提供)
俄烏戰爭直接推高能源走勢,令台灣通膨更加嚴重。專家認為,地緣政治爭端能否順利解決,仍是物價後續發展的關鍵。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將屆滿一周年,這場戰爭對台灣乃至於全球造成的最大傷害,當然是通膨之火因此燒得更加熾烈,讓每一個人都承受損失。因此,完整檢視國內通膨物價的變化,正是我們深刻認識俄烏戰爭影響的最佳途徑。
俄烏戰爭後,「台版星鏈」計畫備受期待。圖為2019年5月23日,SpaceX公司進行星鏈計劃(Starlink),將60顆寬頻網際網路人造衛星送上太空。(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作為島嶼國家,對外通訊只能靠海纜跟衛星,從電信基礎網路的韌性角度,台灣比烏克蘭更脆弱,若台海爆發衝突,台灣該如何應對?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對於俄烏戰爭後,台灣朝野對「台版星鏈」存在高度期待,數位發展部韌性建設司司長鄭明宗表示,低軌道衛星所能傳輸的訊務量,目前只有到Mbps(百萬封包)等級;相對之下,通訊海纜所能傳輸的量是Tbps(兆封包),中華電信的微波發射站則是Gbps(10億封包),前者是低軌衛星的百萬倍,後者是低軌衛星的千倍。因此,低軌道衛星只能扮演「備援的備援」角色,它雖然也是台灣韌性建設的一環,但會優先保留給軍方或政府高層使用。
俄烏戰爭中,烏克蘭靠著SpaceX低軌道衛星提供的通訊服務,讓俄軍付出慘痛代價,蔡政府也趁勢喊出「台版星鏈」計畫。圖為搭載約60顆衛星的SpaceX獵鷹九號火箭。(資料照,美聯社)
由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投資的衛星通訊業者星鏈公司(Starlink),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成為烏方反攻俄軍的通訊骨幹,讓民進黨政府也開始思考建置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然而,「台版星鏈計畫」即便在10年內發射30顆低軌道衛星,仍無法提供24小時無間隙通訊服務,一旦台海發生危機,台灣要如何保護賴以為生的通訊安全?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俄烏戰爭爆發1周年,低軌道衛星、無人機等新科技,儼然成為「不對稱作戰」的代名詞。同樣面臨中國軍事威脅的台灣,去年8月掛牌的數位發展部(數位部),在部長唐鳳的帶領下,端出了令人目不暇給的政策,諸如「全台設立700多個低軌衛星接收站」、「海纜與網路之未來發展政策與安全防護計畫」,所有政策都是希望將台灣打造為亞太地區民主網路的前哨。
「鐵血宰相」蘇貞昌在去年2022年12月對於數個部會提出備戰報告「並不滿意」,當場責令「退回重寫」。(資料照,蔡親傑攝)
21世紀第一場大戰「俄烏之戰」在全球上演,台灣政府雖然極力反駁「台灣是下個烏克蘭」之說,但卻無法排除戰爭爆發的可能,這一年來政府有沒有什麼運作計畫?秘密蒐集哪些物資?若要打仗,台灣準備好了嗎?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俄烏戰爭打了1年,究竟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經濟部次長陳正祺2022年10月7日接受英國媒體《泰晤士報》(The Times)採訪時曾說,為因應可能的軍事衝突,台灣已展開糧食、能源及關鍵物資貯備。台灣政府始終沒有實際告訴民眾,台海到底有多危險,不過,從政府檯面下已經在做軍事、醫療、能源、關鍵物資的整備,已可見兵凶戰危之端倪。為了戰爭,台灣到底做了什麼?做到什麼程度?一項不太妙的徵兆是,「台灣的準備」竟然被行政院長「退貨」。
2022年3月10日,民團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核威脅」記者會。(柯承惠攝)
過去一年,台海危機與俄烏戰爭常被拿來相提並論。海峽兩岸在烏克蘭戰場得到何種啟發?美國又從中發現哪些防衛台灣的難題與潛在危機?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全面入侵將滿周年,目前局勢發展出乎俄羅斯及國際所料,即烏克蘭成功抵禦至今。不過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潛在的兩岸衝突就被拿來比較,對此受訪學者向《風傳媒》表示,中國和俄羅斯一樣都進行資訊戰,以此削弱台灣社會信心,而美國及國際如何在戰時軍援台灣則會是一大挑戰。
國艦國造中的高效能艦艇後續艦源於沱江級飛彈巡邏艦(見圖),搭載多枚雄風反艦飛彈,保有反艦火力並強化防空武器配置,是海軍「不對稱戰力」整建的代表性項目。(資料照,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
遠在歐洲開打的俄烏戰卻在台灣產生重大軍事衝擊?「不對稱作戰」之說躍上檯面,但軍方仍為此「內戰」,凸顯該戰略仍有致命弱點?除了戰略,台灣建軍又該有那些調整?在俄烏戰爭一周年前夕,風傳媒特別策畫《戰爭啟示錄》,深入探討俄烏戰爭的現在、過去與未來、以及台灣可從中學到的教訓。
2022年爆發至今,打了1年仍未落幕的俄烏戰爭,對台灣軍事產生重大影響。在資源有限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早在俄烏開打前,就於任內提出以不對稱作戰為基底的「整體防衛構想」(Overall Defense Concept,ODC),但遭「大軍團」派抵制。未料,俄烏戰爭證實了李喜明兵法能戰,軍方即使不情不願,仍在總統蔡英文與美方催促下,改變戰略與戰術配置。俄烏戰爭究竟對台灣國防造成如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