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最大成果:推翻過往研究,發現台灣是C肝高盛行區,繪製全台C型肝炎地圖
國內肝膽胰臟內科權威、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余明隆教授說明,基金會過去二十年來的首要成就即是「發現台灣是C型肝炎高盛行區」,「當年台灣對於C型肝炎的研究並不多,研究多集中在北部與都市,以為盛行率僅0.9至1%。實際上全台盛行率平均應為3.23%,西南沿海地區為5%,而部分偏遠鄉鎮則高達10%以上。」
20年來,基金會走遍全台74個鄉鎮市,進而繪製全台C型肝炎地圖。並卓越完成共計683場篩檢活動,共服務了近12萬人(11萬9166人)肝炎篩檢,舉辦366場衛生教育講座、71場學術研究交流、76期衛教刊物與衛教手冊出版。在臺灣肝病防治扮演關鍵角色。
余明隆教授指出,基金會的下一步要建立肝炎資料庫,以團隊分工支援專科醫師與衛教護理師,建立定期支援醫師看診並作超音波檢查的「護肝門診」。推展加入B、C肝個案管理計劃,並推動專科醫師門診可經由報備提供安排B、C肝治療,期待早日達成「消滅國病」的使命。
建立「防治在地化」模式 結合社區、當地政府單位與醫療院所三方力量 達到完篩完治的目標
莊萬龍教授則表示,基金會的另一大成果,是帶動台灣肝病的在地服務,建立「防治在地化」模式。基金會長期致力推動肝炎的相關篩檢服務,從舉辦衛教講座、篩檢活動、到府篩檢,甚至克服了就醫不便的問題,與高醫合作「山地醫療專案」發展在地篩檢與在地治療一條龍式的防治模式,每個月固定一天開設「原住民肝病特診」,由基金會提供巴士,將高雄市那瑪夏、桃源及茂林等3區患者載至高醫治療。
莊萬龍教授說,展望下個10年,基金會希望能藉由結合民間社區、當地政府單位與醫療單位力量,協助當地民眾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以提高民眾對於肝炎及時治療的重視。加強在地化提高篩檢、診斷與治療資源的可近性,因地制宜的防治模式,必能加快C肝防治成效,達到「完篩完治」的目標,以期台灣達成2025年消滅C肝!
最後,莊萬龍教授呼籲國人,C肝是經由血液傳染,目前尚無疫苗可使用。於高盛行區中之高危險群者30歲以上要接受過一次C肝篩檢,若為一般民眾,則45歲以上要接受過一次C肝篩檢。父親節前鼓勵子女應主動瞭解父母健康,如果已經是C肝感染者,應及早接受治療,以讓C肝遠離對健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