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共軍會突然襲擊台灣嗎?

2020-02-20 07:10

? 人氣

日本偷襲珍珠港完全在美國沒有軍事挑釁之下的預謀。作爲決定性人物的海軍元帥山本認爲:爲了去除對日本南進政策的阻礙, 雖然日本國力也許不如美國,只要對美國心臟給予致命的一擊,打擊美國士氣,至少有兩年美國恢復不過來。 在兩年之年, 日本占領了東南亞,掌握日本需要的資源, 再來與美國談判。事實證明山本錯估美國人的情感和決心,突襲的決定完全建立在主觀願望的幻想之上。美國則認爲日本南進或許會在菲律賓製造事端, 萬萬沒想到日本的目標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的夏威夷。消息傳來還認爲有誤,不是珍珠港, 而該是菲律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1年珍珠港事變,美國海軍「亞利桑納號」(USS Arizona)遇襲受重創(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41年珍珠港事變,美國則認爲日本南進或許會在菲律賓製造事端, 萬萬沒想到日本的目標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的夏威夷。(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在1973年10月的埃及--以色列的 猶太 「贖罪日「 戰爭, 埃及蓄意已久。以色列甚至在1972年就取得埃及的作戰方案。1973年以色列國防部長又要求軍情局研判埃及發動突襲的可能性, 答案都是斬釘截鐵的否定。甚至到了戰爭一個星期前,以色列在埃及最高級的間諜 (前總統納薩的女婿)告訴以色列軍情頭子突襲在即,軍情局還是認爲不可能 (因爲以前給過不實情報)。前三天蘇聯緊急撤僑,以色列認爲是兩國關係惡化。24小時之前, 前綫報來埃及在運河對岸集結大量兵力。軍情局還是認爲突襲的可能性很低,因爲軍情局一向認爲前綫的觀察情報可信度最低。最後内閣爲了預防,下令部分動員,但一切都已太遲。

國安認識及決策的許多盲點

軍事判斷不能以為完全是理性的損益分析 (賽局理論是最受崇拜的危險工具),要對情緒感性在決斷過程中無所不在的作用,給予一定的注意。

台灣絕大多數政治人物及一般民衆強調維持兩岸和平關係 ,這種願景和希望當然是對的。問題是國安判斷時常發生以情緒的希望判斷實況,也因此需要極端注意不能和不要以情緒污染的影像, 當成真正的實況,從而行動或不行動。問題是:政治人物,一般民衆,國安專業的判斷有時相互矛盾, 目標不同。政治人物有自己的希望,野心,歷史感,常常設法吻合一般民衆的希望和感受。有專家分析二戰的英國海軍情報署的經驗,發現國安專業常常必須對抗政治人物的妄想。國安專業固然有時看老闆行事 (投上所好; 團隊意識),也會受到自己感情的左右,但專業的要求是他們要實事求是, 看證據講話。

國安的判斷及決策又受到至少是決策人的個性,決策過程, 及情資來源的扭曲。例如,上面提到的埃及--以色列 「贖罪日」 戰爭裏, 兩個以色列軍方研判埃及動向最爲關鍵的決策人物, 雖然絕頂聰明和能幹,卻一向鄙視埃及軍隊的能力和決心 (情緒),帶有威權人格的過度自信 , 喜歡簡單確定的結論 (人格特質)。他們從頭認定埃及沒有能力在可以預見將來發動戰爭,這個先入為主的偏見及結論, 影響他們排除埃及突襲前不斷呈現的相反證據和評估 (證據評估過程)。加上他們對某些情資來源的可信度 (尤其是相反意見)給與非常低的地位,不知道國安誤判的情資來源最大·的源頭是自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