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一些美國人為了維持對世界的統治地位,可能樂於鼓勵台灣獨立。但是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如此,且這樣做的反作用也可能對美國不利。例如艾利森就又在另一些段落指出,「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首要地位,真的是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嗎?美國人會『背起任何負擔』,以阻止中國奪取南海的島嶼,甚至收回台灣?這些都不是修辭問題。一個與國家優先事項脫鉤的地緣政治的目標,或甚至對危機的反應,都必然通向失敗。」美國若支持台灣獨立而引發戰爭,慘遭失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前所述,這是因為美國在台灣海峽已經打不贏了。但是中國大陸也不會輕易動武,終究武統只會成為中國的內傷,甚至難以癒合的傷口,從而長期消耗中國的精力。怕就怕在美國與台灣的一些人不顧現實,鋌而走險,造成三輸的結果。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有更多美國不會在台海與南海與中國大陸動武的消息。例如9月3日曾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期間,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與陸委會副主委的林中斌老師,就在《臉書》介紹了《紐約時報》的〈中國已可靠著軍艦和飛彈在太平洋挑戰美國海軍〉(With Ships and Missiles, China Is Ready to Challenge U.S. Navy in Pacific)一文,文章中提到的事實包括2017年兩國軍艦與潛艦總數,中國為317,美國為283,中國海軍已成全球最大;而在今年3月,美國印太艦隊司令Philip S. Davidson上將曾作證指出:「除了正式開戰之外,中國現在已可在各種狀況下控制南海。...未來即使開戰,美國沒有把握打贏中國。」蘭德公司的專家Lyle Morris說:「中國在西沙南沙部署飛彈,使得美國必須部署軍艦在它們射程以外,但中國飛彈射程愈來越遠,使得美國這招變為不可能。」此外,「過去10年,中國建造100多艘軍艦,此數目甚至超過許多國家的海軍總數。」我有一些文章介紹了一些相關分析,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愉快,但我相信認清事實才是對台灣負責任的表現。
美國打不贏,台灣不可能實現法理獨立,兩大國因此不會真的打起來,「修昔底德陷阱」就只是一種可能與趨勢。但與此同時,兩岸事實上的分裂可能繼續維持好一段時間,而最後兩大國的各自內政發展,卻反而可能在多年以後,給予台灣實現法理獨立的契機,或者讓台灣人心甘情願的接受統一。因為對於美國和中國來說,真正的競爭還是內政的競爭,而這也呈現在《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結論中。艾利森指出:「我擔心美國民主會出現致命的症狀。華府(DC)已經成為功能失調的首都(Dysfunctional Capital)的縮寫,成為一個黨派關係已變得有毒的沼澤地,白宮和國會之間的關係,使預算案和條約案等基本功能都陷入癱瘓,也讓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幾乎消失。……如果沒有更能堅定果決進行領導的總統,且統治階級也未能恢復其公民責任感,美國可能會跟隨歐洲走下坡路。」隨後,他也批評中國大陸的治理模式。兩大國的未來都不是確鑿無疑的,巴西就是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