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國電影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2024-03-16 05:30

? 人氣

在西方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卻讓新世代更堅持台灣的資本主義消費生活方式,自我認同更強烈,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圖/dcfilmschool)

在西方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卻讓新世代更堅持台灣的資本主義消費生活方式,自我認同更強烈,更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圖/dcfilmschool)

舉世矚目的奧斯卡金象獎已於日前舉行頒獎典禮,全球有幾十億人觀看此電影盛會。好萊塢電影風靡全球,國人看電影也是以美國電影為主。作為大眾文化的火車頭,美國電影所輸出的美式價值影響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發展,尤其是台灣受美國電影的影響更是深遠。就政治、經濟而言,美中關係近年雖然密切,但從文化角度來看,台美實質關係還是比中美關係密切,尤其是美國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及價值理念之形塑影響深遠,雙方的文化連結性密不可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府遷台後的台灣民主形塑過程,尤其是戰後冷戰時期美國大眾文化帶來的影響所建構的共同生活與文化經驗,凝塑了台灣人民共同的生活價值,其中好萊塢的電影與西方文化的輸入,更是對台灣人民的個人民主意識建構與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形塑有深遠的影響,正如同美國故總統杜魯門所言,電影的強大傳播影響力遠勝於大使館。 

好萊塢電影是隨著時代、社會的改變,不斷變更題材輸出國外,以反映時代的變遷,抓住全世界各地人民的口味。以下論述擬從國際政治結構的三個不同時期,來解析好萊塢電影的推進過程及美國文化對我國文化與社會之影響。

 一、冷戰時期(1950年至1969年)

此二十年間是東西方冷戰的顛峰期,美蘇核武競爭及雙方地緣政治的戰略對抗甚為激烈,韓戰、古巴豬羅灣事件、越戰等均於此時期爆發。然而,檯面上美蘇對抗雖激烈,但美蘇均克制得宜,未爆發全面性大戰,而美國得天獨厚,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本土均絲毫未損,戰後更是國力鼎盛、物豐民富。 在歌舞昇平的大環境下,此時期的好塢電影是以愛情文藝片、喜劇片、家庭倫理片、西部片、恐怖驚悸片、偵探動作片、歷史古裝片等為主,文藝片女主角造型雖常成為一種時尚,風靡全球,誇張的豪華場面卻讓台灣年輕人誤以為美國遍地是黃金,爭想赴美留學後大失所望,不少人美麗的夢想幻滅。 

在這些以娛樂為主的影片底層中,仍可看到部分好萊塢電影隨著美國國力的擴展,所欲傳達的美國價值理念。美國價值觀念的建構是以西方的個人主義及民主、正義理念為主,如獨立、反壓迫、反權威、叛逆等精神,或是追求理想、護衛個人與團體權益的人權、正義理念等。 

50、60年代的好萊塢,以上述題材成功地在家庭倫理與社會寫實文藝片、偵探動作片等影片中塑造了叛逆英雄,如《養子不教誰之過》裡敏感、抑鬱的詹姆斯迪恩,《慾望街車》中暴躁、神經質的馬龍白蘭杜,《江湖浪子》中冷漠、叛逆的保羅紐曼,《午后七點零七分》中孤獨、陰鬱的職業殺手亞蘭德倫等人均風靡全球;或《岸上風雲》中堅持理念、永不妥協的馬龍白蘭杜,《梅崗城故事》中勇於護衛黑人人權的白人律師葛雷哥來畢克,《日正當中》裏剛結婚即與歹徒決一死戰的警長嘉利古伯亦展示了追求理想與正義的另一種英雄風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