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凌晨,日本國會參議院在執政黨自民黨強力推動下,通過了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全保障關連法案(安保相關法案),為戰後日本的軍事政策帶來巨大的變革。此舉也引起亞洲鄰國如中國及南韓的抗議呼聲,而戰後以來一直維繫著美日軍事合作關係的美國,則是樂見其成。
儘管日本國內各界反對新安保法的聲浪不斷,國會參議院仍在執政黨多數的情況下,通過法案。未來,若美國等「關係密切的他國」遭受武力攻擊的情況被認定為「存立危機事態」,日本就可行使集體自衛權。法案的另一個部分,則是新增讓日本能夠隨時為他國軍隊提供後方支援的《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實質上也就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據新法規定,日本政府可以隨時向海外派遣自衛隊。而日本自衛隊後方支援以及基於聯合國維和行動(PKO)的任務和活動範圍,也將隨之擴大。
在日本國內的反對聲浪中,不少學者質疑新安保法是否合憲?根據各項調查,超過90%的憲法學者認為,新安保法違反了《日本國憲法》第二章第九條規定:「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一般認為,此一內容標舉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三大原則。
美:樂觀其成
對於日本通過新安保法,改變了奉行專守防衛的日本戰後安保政策方向,美國方面態度則樂觀其成,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表示,「日本努力不懈地加強盟友關係,且欲積極維護地域及國際間的安全穩定,我們對此感到歡迎,」「這恰好也反映美日兩國於四月新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精神。」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施大偉(David Shear)也表示,「美日合作範圍從平時的海洋監視擴張至廣泛範圍的突發事態應對,」並對於與日本擴大合作表示期待。
韓:強烈譴責
然而,在二戰期間曾受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如中國及南韓,態度就沒有那麼樂觀了。南韓朝野齊聲譴責日本安倍政權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執政黨新國家黨發言人18日發表評論,指出日本通過該法後將成為能實際發動戰爭的國家,「將威脅東北亞甚至日本自身的安全,而國際社會絕不會對日本危害和平的行為坐視不管。」南韓在野黨新政治民主聯合發言人則強烈譴責,日本執政無恥的行為,不僅拒絕反省過去侵略和殖民行為,更本末倒置通過法案。
中:日本應汲取歷史教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9日凌晨回應表示:「由於歷史原因,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一直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日本國會表決通過新安保法案,是戰後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的前所未有的舉動。日方近來加緊強化軍事力量,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政策,與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已經引發國際社會對日本是否要放棄專守防衛政策和戰後所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質疑。」「我們鄭重敦促日方切實汲取歷史教訓,認真傾聽日本國內和國際社會的正義呼聲,重視亞洲鄰國安全關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在軍事安全領域慎重行事,多做有助於促進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相反。」
#China urges #Japan to listen carefully to voice of justice at home and abroad #securitybill http://t.co/uyKOy1sNxZ pic.twitter.com/pbADXJZgpn
— China Xinhua News (@XHNews) 2015 9月 18日
19日中午,中國國防部也針對日本通過新安保法一事發布說明:「日本國會不顧國際社會和國內民眾強烈反對,執意通過新安保法案,使日軍事安全政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突破了日和平憲法限制。日方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潮流,堅持冷戰思維,強化軍事同盟,圖謀加大海外用兵力度,引發日本國內民眾、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強烈擔憂。」並表示「中方將密切關注日方下步動向。」
日本民眾強烈反對
不少分析家則認為,一旦美國捲入和第三國的戰爭,日本就要行使盟國的義務,向海外派兵,而日本捲入戰爭的風險也將大大提升。日本民眾18日聚集在國會外抗議,表達對政府通過法案的不滿,一名抗議學生對於法案的通過表示擔憂,「日本若是正式表達與英美國家站在同一陣線,日本就有可能被恐怖份子盯上,」「我擔心日本被捲入衝突與麻煩之中。」另一名抗議民眾則認為,「美國勢力正在衰微,無力負荷軍事成本,所以才想找日本一起『分擔』」,「我個人認為,日本通過新安保法只是為了回應美國的要求。」
如今,面對中國崛起,在南海的野心越顯蓬勃,日本藉由通過新安保法,在以往保守的軍事政策風格上「大轉彎」;未來,東亞地區的政治局勢或許也將有所變動。
#INFOGRAPHIC: As Japan is set to pass a security bill, here's how the neighbourhood looks http://t.co/r03s54fBpS pic.twitter.com/kByHt2caxq
— Agence France-Presse (@AFP) 2015 9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