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理念讓股價飆漲到公司收入的30倍!投機者群體湧入牛市,幻想擺脫貧窮成為暴發戶

2024-02-13 14:00

? 人氣

巴魯克認為,作為群體,1929年的股市投機者展現出的群眾心理,十分符合佛洛伊德等人對於群眾的分析。「群眾」心理的來源,也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廳:股票自動收報機就如非洲部落的戰鼓,在興奮的答答聲中將最新股價報給證券經紀人的辦公室,將群眾精神進一步擴散了出去。平時夏季月分總是氣氛慵懶,這年夏季卻有估計1萬人的群眾擠滿紐約金融區,為牛市最後的時日增添一股嘉年華氣氛。非正式的投機群體到處集結,無線電廣播也讓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們加入牛市群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米切爾與米漢的率領下,這些人因新時代思想而集結,懷揣著對股價上漲的集體信仰。面對1928年6月與12月,及1929年3月的小型股市恐慌,這些牛市力量都沒有潰散,後來還是成功重組,而且經歷過重重考驗的他們變得更加強大⋯⋯直到最後,投機者們再也聽不進自己不想聽的任何一句警告,甚至開始相信自己所向無敵了。他們沒有理性思考,而是傳播著無數則窮人在股市一夕致富的傳奇故事,幻想著和那些男僕、司機、牧牛人、女演員、農婦等人同樣成為暴發戶。在《僅僅昨日》(OnlyYesterday)一書中,歷史學家弗雷德里克.路易斯.艾倫(FrederickLewisAllen)描述了1929年夏季,普遍美國人所陷入的催眠狀態:

他幻想美國擺脫了貧窮與操勞,看見以新科學與新繁榮為基礎,建設起來的魔法秩序: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在道路上川流不息,飛機掠過上空,一條條高張力電線牽在山坡與山坡之間,將電力輸送給一千臺節省勞力的機器,高樓大廈矗立在曾經的村莊上空,龐大的城市以大塊大塊幾何形狀的岩石與水泥建立起來,完美機械化的交通聲隆隆響著—打扮體面的男男女女不停消費、消費,花著自己早在1929年透過預知未來的遠見所賺得的錢財。

作者介紹|愛德華.錢思樂 Edward Chancellor

英國金融史學家、《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前避險基金投資策略師和前投資銀行家。畢業於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主修歷史。

2007年榮獲喬治波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此獎為國際三大新聞獎項之一;2008年被提名角逐財經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羅布獎(Gerald Loeb Awards);2016年《金融分析師期刊》稱他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金融作家之一」;2022年《財星》雜誌稱他為「當今最偉大的金融史學家之一」。

著作《金融投機史》已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好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金融投機史:綜觀三百年九大投機狂潮,從泡沫中洞悉人性的貪婪與恐懼》

責任編輯/洪生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