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經過兩天討論,決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並非「國際緊急公衛事件」。(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在連續兩天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後,23日宣布在中國已有數百人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又稱武漢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暫不構成「國際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這不代表世衛不重視疫情,「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
中國武漢去年12月傳出「不明肺炎」,1個月來病例數迅速攀升,而且連台灣、日、韓、泰國、美國、港澳等地都傳出確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22日首次召開突發事件專家會議,最後卻不能決定武漢肺炎疫情是否屬於「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
譚德塞與專家們23日連續第二天開會討論,最後認定武漢肺炎疫情雖然在中國已屬緊急,但在國際上並非如此,因此認定目前尚不構成「國際公衛緊急事件」。譚德塞特別強調,此一決定「不應被視為WHO認為情況不嚴重、或者WHO沒有認真對待」,「世衛組織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關注這場疫情」。WHO突發事件專家委員會主席烏桑(Didier Houssin)則說「現在還不是時候」。
什麼是PHEIC?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規定,如果一個國家的緊急公衛事件情況嚴重、出乎意料,可能對多個國家構成風險,需要國際立即協調一致行動才能應對,那就有可能構成「國際公衛緊急事件」(PHEIC)。不過PHEIC的決定權在於WHO總幹事,他也有權召集突發事件專家委員會、討論緊急情況的對策,包括由發生該事件的締約國或其他締約國實施的衛生措施,以預防或減少疾病的國際傳播,也避免對國際交通的不必要干擾。
根據規定,這個專家委員會至少須納入一名由發生緊急公衛事件國所提名的專家。這個做法從2005年被世界衛生大會(WHA)列入《國際衛生條例》以來,WHO僅宣告過5次「國際公衛緊急事件」:2009年H1N1新型流感、2014年小兒麻痺再次流行、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2016年茲卡病毒,以及2019年剛果的伊波拉疫情。
烏桑說,委員會的意見其實相當分歧,正反看法幾乎各佔一半。但他也承認,「中國對疫情的看法」是這個決定的因素之一。烏桑說:「包括國際社會、還有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與人民的看法,當然必須加以考慮。」《美國之音》指出,WHO的態度可能促使國際社會限制受影響地區的旅行和貿易,因此判定疫情是否構成緊急事件「可能充滿政治色彩」。
雖然目前許多國家的海關都對來自中國的入境遊客加強量測體溫,但譚德塞卻表示「目前WHO不建議對旅行或貿易採取更廣泛的限制」,並說「毫無疑問,這在中國是緊急情況,但它尚未成為、但有可能成為全球性的公衛緊急情況」。根據WHO評估,疫情在中國爆發風險為「極高」,在區域和全球範圍內爆發風險則為高。
WHO衛生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22日曾表示,疫情是否構成國際威脅的標準之一,是這項疾病傳入新的國家後,是否會在當地開始傳播,「這是一個微妙而重要的區別」。瑞安還表示,WHO專家委員會的目標是遏制疫情,而不只是宣佈公衛緊急危機影響經濟活動。他說「這需要保持平衡」,這也是緊急委員會討論時試圖解決的問題。
WHO指出,目前已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會致人於死,但從目前資料看來,僅有大約四分之一的患者症狀比較嚴重,大多數死者都是免疫系統已經出現問題,像是本身就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至於「人傳人」現在僅出現在中國,而且都是照顧病人的家屬或醫護人員。但《美國之音》引述醫學專家看法,認為目前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還有許多感染者有待確診,因此致死率和治癒率仍待確定,不能簡單將病毒理解為「危險性較低」。
記者會上一名日媒記者表示,台灣因為政治原因無法加入WHO,但病毒散播並無國界,他質問WHO要如何與台灣政府合作?是否考慮接納台灣成為會員國。WHO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表示,「我們與中國台灣在技術層面緊密合作」、「SARS時期也曾對中國台灣提供技術支持」。萊恩並未回答是否讓台灣成為會員國,只說包括中國各省及向WHO尋求協助的任何實體,WHO都會與他們持續合作。
熱門新聞
今日精選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