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指出,疫情期間旅客銳減,但華航和長榮沒有要求紓困,這在全世界很少見。(顏麟宇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界關注全球各產業變化,前國發會主委、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18日指出,這波疫情下,台灣沒有喊要紓困的是航空公司,包含華航和長榮,這在全世界很少見,疫情期間它反而是靠運貨盈利,一部分是跟防疫有關產品,另一方面是半導體、電腦設備,除了要感謝航空公司讓兩岸生產體系沒有斷,也反映了台灣防疫有成。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8日下午舉行夏季思沙龍「霸權經濟競合中—小國戰略是什麼?」講座,由陳添枝主講、中研院政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主持。問答環節時,陳添枝提到,目前旅客劇減,但華航和長榮沒有要求紓困,這在全世界很少見。
陳添枝說,相較而言,無論是香港國泰航空、泰國航空、德國漢莎航空,每一個都要政府紓困,且金額龐大,只有台灣這2家航空反而逆勢上升,從財報來看,這2家航空公司獲利4月起就是正成長,但目前旅客不多,除了先前大批留學生回來,現在主要是靠空運運貨盈利。
陳添枝指出,這2家航空公司載運的貨品,一來是包含跟防疫有關的商品,另外則是半導體、電腦等電子零件。陳添枝認為,華航與長榮賺錢,是因為台灣防疫做得不錯,幾乎每個城市的航班都沒有斷,雖有減班、但沒斷航,兩岸還有5個城市在飛,當3月以後中國大陸恢復生產需要原料時,也派上用場。
陳添枝稱,目前台灣的空運變成兩岸之間與通到世界的重要管道,如從中國大陸運貨品到台北,台北再運到美國、歐洲、香港、東南亞;或從東南亞運到台北,再運到美國,成為疫情下最堅實、有韌性的後勤通路。
陳添枝說,從整體出口來看,上個月少了3%,前1個月少了零點幾個百分點,唯有半導體和電腦的出口增加,但大部分產能在中國大陸,這也反映兩岸間的生產鏈足夠強大,仍然可以有效生產;電腦與資訊產品的出口量也凸顯了疫情下全球各地居家辦公的需求。
陳添枝也提到,疫情之後,長途運輸的風險變高,以前各國生產太集中在中國大陸,未來也會有一些調整,讓長途運輸比率下降,如果有辦法在這樣的變動下能維持維繫,依然有經濟活動,就能成為贏家。
熱門新聞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夏珍專欄:蔡英文造業,賴清德收攤─要你命的綠能產業
「我沒有賣命給公司,但我差點把命丟在台灣。…這是從根裡就爛透的綠能環境,不只我們,很多國際開發商都已經放棄台灣市場。...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