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攝國防部官網首頁)
如果中國決定攻打台灣,台灣的勝算有多少?這個台灣民眾似乎最該面對,但可能也最不想面對的敏感問題,《外交政策》雜誌25日刊出專文〈對中國一戰,台灣能贏〉,試圖給出一個全景式的答案。作者葛里爾認為,對台灣而言,最強大的敵人並非解放軍,而是台灣人普遍抱持失敗主義。如果願意靜心檢視解放軍登陸作戰之難,就會知道台灣勝算極高
《外交政策》25日刊出葛里爾(Tanner Greer)專文〈對中國一戰,台灣能贏〉(Taiwan Can Win a War With China),附標是「北京吹噓能輕易拿下台灣,但解放軍心裡清楚不容易」。作者引用最新研究成果,設想北京「解放台灣」的實際過程,發現解放軍渡海作戰的勝算極低,台灣的軍事實力足以抵禦外敵。
「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習近平,十九大工作報告演說
葛里爾的文章從習近平去年的十九大工作報告談起,當時這位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底氣十足的宣示「台獨必敗」。在三個半小時的漫長報告中,這個宣示引發全場幾乎歷時最久的掌聲。這段話當然是在威嚇台灣:解放軍有能力擊敗你們的軍隊,也能摧毀你們的民主。但葛里爾也注意到習近平2016年對洪秀柱的一番話:「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有準備處理台獨,如不處理,我們會被推翻!」
葛里爾認為,習近平顯然知道中國如若動武,不能擺平台灣的後果會是什麼。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來,中國對台灣的外交與經濟攻勢不斷,繞島巡航等武嚇手段更是沒少過。不過這些招數終究有時而窮,台灣是否有能力擊退來犯的中國軍隊,才是習近平是否「有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的關鍵所在。
那麼,台灣能嗎?
葛里爾引用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國際關係專家貝克立(Michael Beckley)與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的最新研究成果,試圖構築兩岸開戰的可能狀況與發展。葛里爾認為,如果台海真有一戰,結果會與北京所宣稱的狀況非常不同:台海戰爭非但不會一面倒,而且對解放軍來說,更像是一場高風險的賭局。
按照中國軍方的說法,這場台海豪賭將以飛彈揭開序幕,火箭軍會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準備、動員。在地面部隊渡海作戰之前,中國會先用飛彈打擊台灣,目標包括機場、空軍基地、通訊樞紐、雷達站、運輸節點及政府辦公室,潛伏在台灣的臥底或者是渡海而來的特種部隊則會執行「斬首行動」,包括總統、政府與民進黨高層、主流媒體要人、重要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是解放軍暗殺的鎖定目標。
藉著首波飛彈與暗殺攻勢,中國一方面希望盡可能摧毀台灣的空軍戰力,讓中國空軍在奪取制空權時不會遭遇挑戰,二方面則是讓台灣領導階層出現真空、中斷台灣的通訊與運輸,讓台灣的防衛力量也隨之癱瘓。待前置作業完成,隨之而來的就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屆時將有萬船齊發、至少百萬大軍渡海。
在中國軍隊登陸時,將有部署福建的火箭軍以及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進行火力掩護,台灣軍隊將很難守住海岸線。待解放軍鞏固灘頭,接下來的地面作戰將會繼續掃蕩台灣軍方的指揮部與各地的孤立部隊。登陸一周之內,解放軍就會推進到台北,兩周之內台灣就會推行戒嚴,準備防禦美日聯軍可能的攻勢。
以上是解放軍「解放台灣」最理想的一套劇本,但中國真能在兩周內拿下台灣嗎?葛里爾認為,這樣的結果並非必然,因為解放軍根本沒有這樣的作戰能力。光是要渡過海象欠佳的台灣海峽,一年之中也只有四月與十月適合動手。由於攻下台灣需要動員龐大軍隊,因此渡海作業很難隱密為之,攻擊不備的突襲作戰也變得不可能。
根據易思安的評估,台、美、日領導人在北京行動的兩個月前就能知道對方正在準備,一個月前就可確切知道第一波飛彈攻勢的啟動時間。這讓台灣足以提早將大部分指揮管制設施移轉到堅固的隧道裡、將船艦駛離易受攻擊的母港、在海中佈雷、分散及偽裝全國各地的部隊、將經濟轉供作戰之需,以及武裝250萬後備軍人。
根據易思安的《中共攻台大解密》(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 Taiwan's Defense and American Strategy in Asia)一書,台灣西海岸僅有十三處海灘適合登陸作戰,台灣在每一處都已預作準備。除了軍事防禦設施之外,台灣沿海城鎮有許多化工廠,如果解放軍對沿岸進行無差別轟炸,因而外洩的化學毒氣將讓入侵者傷透腦筋。當戰火逼近,從海灘到首都的每一步都會變陷阱密佈。 解放軍預測,屆時包括高樓與野外的岩石間都會串起鋼絲攔阻直升機;隧道、橋樑等要道也會安置炸藥,緊急時刻將被炸毀;台灣密集的城市建築將被改造成小型防禦工事,將解放軍的地面部隊拖入曠日持久的巷戰。
除了宏觀的戰事預測,葛里爾也從個別解放軍戰士的微觀角度出發,推想兩岸開戰的可能景況,與解放軍士兵可能遭遇的種種艱難。大多數士兵都是來自貧窮省份的鄉下青年,打從小時候就被灌輸台灣不堪一擊,那些台獨分子會是什麼下場,自然也很清楚。
不過只要真的開戰,葛里爾認為他就會知道並非這麼一回事。包括自己在沿海省份工作的親人不再匯款回來,因為他們在開戰前幾周可能就會失業,因為所有來自台北的匯款都已中止,數百萬在台資企業工作的中國人根本領不到薪資。
這些貧窮省份的青年為了作戰,會被緊急召集到中國南方的陌生叢林裡,通過三周的密集軍事訓練就要倉促上陣。中國當局將會嚴格管制媒體,不過謠言依然四起:昨天火車誤點了10個小時,一切都是台灣特工幹的好事;今天則是駐紮湛江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被暗殺;明天人們則會開始懷疑,分區停電真的是準備作戰所造成的嗎?
當緊急訓練完成,士兵們會前進駐紮福州,但解放軍的「無敵神話」也會在這裡被無情打破—而且這次不是謠言,而是血淋淋的事實。準備首次上戰場的年輕士兵,將在這裡看到遭到飛彈攻擊的廢墟,解放軍的軍心在出征之前就會發生動搖。當士兵真的踏上征途,他們才會開始見識到征台的恐怖—
如果夠幸運,士兵才能坐上真正的兩棲登陸艦,而非在11個小時內緊急改裝的民用船隻。渡過台灣海峽時,部分運兵艦將被預先佈好的水雷、台灣潛艦的魚雷、F-16的魚叉飛彈無情炸沉。就算年輕士兵幸運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的波濤洶湧也能讓他暈的七葷八素,船上唯一能做的事大概就是祈禱自己活著上岸。
接近台灣陸地時,解放軍的士兵們又會遭遇什麼?根據易思安的研究,台灣在沿岸海底佈設的油管將會噴出火焰,繼續折損中國的運兵艦與兩棲登陸艦。登陸之後,他們要面對的是剃刀刺網、鉤板、鐵絲網、地雷、反戰車障礙牆、廢棄貨櫃與車輛。登陸士兵的安危,取決於中國空軍能否在幾百個誘敵假目標之間,找出真正的砲兵位置。
不過貝克立去年發表的研究指出,美國率領的聯軍在1990至1991年的波灣戰爭投下88500噸炸藥,卻沒能炸著一輛伊拉克的飛彈發射車;北約對塞爾維亞為期78天的攻勢,只摧毀了3個機動飛彈連(還有19個安然無恙)。睽諸戰史,沒理由認為解放軍可以對台灣的砲兵與飛彈連取得更好的戰果。
通過搶灘作戰考驗的解放軍士兵,在抵達首都之前,還得在都市與叢林間面對250萬的後備兵團抵禦,加上部隊推進時會遇上的地雷、陷阱、與各式防禦工事,這對沒有實戰經驗的一個鄉下青年來說,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就算他天真地相信解放軍所向無敵,恐怕也沒什麼兩樣。
葛里爾認為,這幅主要由易思安描繪出來的景象,解釋了為什麼解放軍在作戰資料裡顯示出對台作戰的憂慮。他們深知渡海攻台會是一場豪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即便台灣只要獲得一小筆軍事案,北京當局必定是暴跳如雷。葛里爾認為,北京的情緒反應暴露了他們的苦惱。中國近年積極發展「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 warfare),對於向敵方海岸投射海空力量還是苦手。若從成本看,防禦還是比攻擊有利的多, 因為打造一枚摧毀軍艦的飛彈,遠比建造一艘軍艦來得便宜。
葛里爾也從北京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取經:如果中國軍隊只要用美軍成本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擋住美軍,沒道理東亞島鏈不能用中國軍隊成本的一小部分擋住解放軍的入侵。在一個對防禦更為有利的時代,像是台灣這樣的小國不需要解放軍規模的建軍預算,即可阻擋強敵於灘頭。
葛里爾說,最需要理解上述道理的,莫過於台灣人自己。他曾到台灣訪問志願役與義務役軍人,這兩者的心頭都瀰漫著悲觀主義。台灣軍人的士氣危機也反映在徵兵制度的失序上,即便是台灣最熱情的愛國主義者,往往也對他們的服役體驗失望透頂。台灣人對於自己軍事實力與條件不了解,才會造成6成5的台灣人對自己的軍隊沒有信心(近期民調),對於邦交國繼續減少也會更為敏感。
葛里爾認為,兩岸交手最重要的戰場並非在哪個灘頭或海域,而是在台灣人自己的心裡。比起解放軍的任何武器,「失敗主義」才是對台灣民主最危險的威脅。無論西方世界或者台灣人自己,都應該對台灣的防禦能力更加樂觀以對。葛里爾也承認,根據台灣軍隊的規劃,大概只能在解放軍登陸後拒敵兩個星期,問題是解放軍也認為,要是兩個禮拜不能料理台軍,他們就會輸掉這場戰役。
葛里爾在結語時表示,台灣想要抵擋中國軍隊入侵,並不需要弭平兩岸巨大的軍費差距,只要讓台灣可以自由購買讓解放軍不敢輕舉妄動的軍備,如果這場政治交易可以在華府的議事廳裡談定,中國共產黨根本沒有能在台灣海岸造成威脅的本錢。
熱門新聞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