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肯亞臺灣電信詐騙嫌犯遣返風波,到比利時布魯賽爾舉行的OECD鋼鐵委員會議臺灣代表團被要求離場,顯示出兩岸關係發展在臺灣政權交接之際面臨嚴峻考驗,脆弱的兩岸互信遭受重大挑戰。
兩岸能否在5·20之後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其實,不僅僅是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內容能否讓大陸接受或忍受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臺灣內部的民粹與「反中」力量是否加以節制並適時導正為「和中」或「友中」的問題,這才是兩岸關係展中「意外事件」頻傳時所必須嚴肅思考的關鍵所在。
這些事件的發生不管是擦槍走火的意外演出,還是對即將上臺的蔡英文示警,真正的背景,主要還在於蔡英文選前承諾的要在選後與大陸好好溝通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大陸在等待落空後不得不似有若無地間接提醒。而臺灣內部卻又因為民進黨「立委」的民粹式反應操作過當,才導致民進黨似乎在保護電信詐騙罪犯的印象,讓蔡英文「政府」未上臺便蒙上了為罪犯脫罪的陰影,兩岸關係發展也產生急速冷卻的現象。
民進黨若能夠擺正態度,就應該相當清楚臺灣的「外交」困境,肯亞遣返事件的處理就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也不會落到如今進退兩難的境地。肯亞遣返事件最後只能回到原點,即由兩岸協商模式與共同打擊犯罪的司法互助協議來解決問題。這也剛好說明,兩岸關係若沒有政治互信基礎,就沒有「維持現狀」的結果,也就沒有解決衝突事件的合理途徑,這是民進黨必須記取的教訓,也是蔡英文處理5·20就職演說內容必須思慮周全的道理所在。兩岸關係沒有好好溝通就沒有兩岸交流、互動與合作,臺灣人民的身體自由與財產安全保障就不容易加以落實。
總之,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經緯萬端,臺灣如何與大陸進行有效溝通並藉此建立政治互信關係,是臺灣方面領導人重中之重的政治要務。自以為是閉門造車,諮意攪動兩岸政治敏感神經,讓原本可以好好解決的肯亞遣返事件轉化成兩岸衝突的導火線,最後造成更難收拾的「詐騙王國」的臺灣形象,賠了夫人又折兵,後悔莫及!
*作者為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